|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自从踏上教育这条路,那颗追随健康心理的心就没有停息过,一直努力着,一直尝试着,一直倾听着,一直学习着……从教的这些年月里,有过迷茫,有过无措,有过学习,有过欣慰,逐渐地,看到了孩子们快乐的笑脸,明媚的眼神。教育的快乐与成功,体验在此,幸福无比。作为一位小学数学老师,自己常常告诉自己:只要是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灵魂爱护另一个灵魂的职业,没有学科的区别。所以,一路走来,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感悟。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谈点自己的小做法,旨在更好地启发自己,服务孩子!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
小学生,这个稚嫩的称谓,需要更多的呵护。课堂教学中,就更需要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创设其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用自身的热情和爱心去感染学生,从而让孩子们轻松、愉悦的探索、学习。所以,教师要调节好自身的情绪,要用储蓄好的热情和愉悦来感染孩子,努力将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它稍显枯燥。教师就更有必要采用情景创设来激发自身和学生的愉快情绪,把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用生活中的活动场景来展示。这样,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探究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是这样做的:创设情境,将主题图的内容还原成自己班上的学生位置。(插上实际班上座位图)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接着我在组织教学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同学在教室中的位置,明白其位置是第几组第几个?
片段:
(1)、认识第一组到第八组。
师:同学们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迫不及待地想认识认识咱们这个班集体。我想知道,第一组在哪儿?(认识第一组到第八组。)
(2)、组织教学中初步感知同学的位置。
师:一上课老师就发现第3组第2个同学一直用专注的目光看着老师,他一定是个会倾听的孩子,他是谁?
师:你是怎样判断第3组第2个是XX同学的?
引导:先横后竖。
生:先横着看XX同学是第3组,后竖着看是第2个。
(接下来再表扬一个同学,让其他学生说是谁。)
接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性地记录同学的位置,这里会有很多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方法多样,有想法、有创意,一一展现后,通过相互评价、相互补充,一致达成共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揭示了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心理健康愉悦。知识的形成,概念的形成均来源于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对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认可与理解。接下来立刻投入实际练习:用数对确定自己在班上的位置。这里抓住学生刚刚建立的“数对”模型,马上解决生活中自己的实际问题,练习数对知识,此时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二、化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困扰,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关键。
心理困扰就是所谓的心理“碰钉子”。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因此,化解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困扰,数学课堂中的所有困扰都将得以有效化解。此时,教师就要充当一个细心的长者,朋友,亲人,发现孩子困扰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找到排除困扰的办法。课堂中,可以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这不仅可以利于孩子更好的学习与活动,更可以改善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合力。另外,对于那些没有马上听懂的孩子,教师要给予保护和帮助,多用鼓励语。比如:来,我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