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创建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模式的实践探索”是针对“儿童缺乏学习数学兴趣和好奇心,被动学习”等现实问题提出的。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从属地位,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心,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满足。如何创设儿童喜爱 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我在研究儿童学习需求和小学数学学科本质特点,总结多年以来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基础上,开始了“创建儿童喜爱数学 课堂模式的实践探索”的研究,试图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1.秉承数学教育不仅应当只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完善人格, 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理想,努力探索适合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与能力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与互动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彰显数学学习的 探究、合作、育人等方面的教学功能,使儿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由此唤起儿童学习数学的内在需求;
2.在长期探索研究过程中,逐渐积累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与课堂实践,创造富有指导推广意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详情见8种课堂教学模式材料)。通过创建有效课堂教学,探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新路;
3.探索应用适合在职教师专业学习与能力发展的理念与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研修实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影响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促进其专业发展。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和价值至少有两个方面:
一是解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的问题。创造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爱学,真正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解决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上好数学课的问题。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有效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实践调研,了解现状
2001~2003年开始,对本市的城区和远郊区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了解了当前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收集到近千名小学生学习 数学的困惑和面临的难题资料,并将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自己对数学教育的思考
1.通过对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的学习、研究,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及学习规律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总结,并结合自己长期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初步形成“创造让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模式”的思考。
2.对自己教学实践反思,将已有的教学经验逐步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并及时撰写经验体会、学术论文、教学专著。近年来在全国教育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教学 文章,多篇获得全国小数专业委员会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2001年完成了市政府教育丛书《我与小学数学》,2003年完成专著《吴正宪创造了儿童喜欢的数 学课堂》,2006年完成教育家成长丛书《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这些专著逐步丰富和完善了对“创建儿童喜爱数学课堂”的理性思考和认识。
(三)开发优秀教学课例,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模式
2004~2006年间,积极开发各种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课例,以“创造让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的数学教育思考为主线,我先后开发出《估算》、《解决问题》、《统计》等深受广大儿童喜爱,教师、专家认可的数学教学课例。
(四)探索多种方式,传播“让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策略
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师研修方式来传播“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的理念。我为一线教师做现场研究课、带团队做课题研究,开展专题教研活动。2007年开始 组建由各区县,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组成的“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进行同伴互动研修。利用、开发一线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教师群 体智慧共享的团队成长模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成果主要内容
(一)成果的理论基础
1.儿童学习理论:
儿童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试误过程,只有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直观体验才能正确理解内化所学的内容。
2.儿童学习数学理论:
儿童学习数学是基于已有经验对数学现象重新解读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现有的经验水平进行适当难度的教学。
3.儿童课堂教学理论: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