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阿姨的奶酪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传统家政服务领域已悄然生变。
用户下载手机APP,从浏览阿姨信息到手机端预约下单,耗时不过两分钟,闪电般闯入的“阿姨帮”通过数据整合,竭尽所能透明一切家政信息,线上打品牌、线下做服务,新兴家政公司的推广正热火朝天。拼实力也好,“拼爹”也罢,眼下,家政服务领域的洗牌刚刚开始——
“短时高频”黏人气
组建团队、挑选阿姨、开发APP,仅一个月就正式上线的“阿姨帮”敲定首轮天使投资后,迅速迈开步伐,短短三个月,已积累了3万个用户和500个优质阿姨,其用户好评率一度高达98%。2013年12月份,拿到数千万元A轮投资的“阿姨帮”在家政市场迅速“蹿红”。9月份,e家洁曾拿到腾讯产业共赢基金400万元种子天使。
而就在半年前,万勇和他的“阿姨帮”还只是这个行业的不速之客。“帮老家亲戚找工作触发了做APP软件的灵感。”万勇说,当时很多小时工就是10元到15元一小时,而传统家政公司抽走近五成提成后,留给阿姨的已所剩无几,她们找工作实在太难了。
然而,家政市场的需求却很庞大。万勇敏锐嗅到了这里的商机,“很多朋友用小时工,可很难碰上满意的,跟家政公司投诉,似乎也没有多大意义”。万勇说,一边是用户,希望快速找到满意的小时工,一边是阿姨,希望挣到更多的钱,只要同时满足这两点需求,就能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个点子在脑子里飞快盘旋。在这位“80后”的年轻创业者看来,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力,从做技术到做产品,转战雅虎、搜狗和奇虎360近7年的摸爬滚打让万勇对市场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做产品和服务应该以运营为主导,而技术则是为了更方便地满足客户需求。”万勇认为,眼下传统家政公司独占信息渠道,用户不了解阿姨基本信息,阿姨更不知道哪里会有人请自己,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占领渠道,就是一个新的市场。
开发APP软件找“小时工”的想法应运而生,曾任360安全浏览器部门产品总监及技术副总监的万勇延续了一贯的高效快节奏,从开发软件到8月12日“阿姨帮”正式上线用了不到一个月。
不过,APP软件本身就是媒介,对于大多数APP而言,坐冷板凳是常态,问题是,你的APP能否获得足够多的用户?
“小时工是短时高频的家政服务,市场竞争的焦点就是争夺优质阿姨,而让阿姨装上APP软件天天看,却是‘阿姨帮’破冰的关键。”万勇说,公司只有二十几个人,分工很简单,就是线上加线下(O2O)。一群“85后”在北京家政公司密集的小区穿梭,贴海报、发传单,和阿姨搭讪、宣传软件。“线下可都是脏累活儿甚至危险活儿”,可坚信了方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效率,就绝不倒退。
凭着团队的持之以恒,现在的“阿姨帮”每天有50多个阿姨前来报名登记,录用比例30%。接通率以及沟通是否顺畅、找路能力如何等都是考核的基本内容,而70%的主力军年龄层在30—45岁之间。“阿姨年龄层的压低更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
如今,“阿姨帮”的日均订单量基本能达到500,可以养活平台上的500个活跃阿姨。“至少,心里不慌了。”接下来,万勇准备大展拳脚,探索解决APP模式下家政O2O的诸多缺陷。
文火慢炖熬厚度
互联网的野蛮生长,激发了家政市场潜在的爆发力,不但引来风投侧目,更成为创业者争夺的“宝地”。小时工、保姆、月嫂……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市场不断被细分,“阿姨800”的创始人黄剑便瞄准了持续升温的月嫂生意。
“两个月换4个月嫂!”黄剑说,2012年初,为找月嫂伤透了脑筋,不是被忽悠当了“冤大头”,就是家人不满意,好不容易刷微博才找到合适的月嫂。可正是这次经历,黄剑冥思苦想的创业框架有了角色定位。
“客户的需求非常明确,与之对应的家政公司却五花八门,散落在各个小区,既没有统一的互联网入口,也难以形成有效供给。”时下的家政市场,潜力非常巨大,2012年我国家政行业市场总值达8400亿元,产生60万个家政企业,从业人员2000万,还有近2000万的岗位需求,却没有与市场体量相对应的大型家政企业与品牌。在黄剑看来,家政服务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物,好比洗衣做饭,讲求效率;一类则是人,如月嫂保姆,重在服务质量和安全可信。“随着老龄化和生育高峰的来临,未来家政市场最大的需求将是为人服务。”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