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同时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和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颁发了证书和奖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0月14日《人民日报》)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德育作为学校教育之首,历来是教育中不断探索和狠抓的重要工作,无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成果,英雄人物、道德模范这些都是德育的传统教材,为的就是让广大成长中少年儿童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美德的重要性。但是,道德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道德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新时代促进中小学生成长的美德教材,看到各地教育部门都用不同的形式展开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探索,不能不说是为青少年完善品德,树立人生理想的进行的有效教育实践,是值得广大学校、教育学习的教育方法。
但是,要真正实现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要求的:“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习生活各方面,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笔者觉得,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义外,更要结合生活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学生的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中小学生中要养成的“八礼四仪”,我们可以巧妙地核心价值观的每个要点融入教育实践,将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深化认识。
比如每天升旗仪式,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国旗、国歌,教师不仅要合理地引导;比如我们的学生用餐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更要将此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去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还有平时的文明礼仪,面对困难的态度等等,都要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逐步找到与践行核心价值观匹配优秀事例引领学生,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爱国就要从身边的这些小事做起,从做一个文明的中小学生开始。
要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培植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我们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更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认真规律,深入浅出地将社会上那些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点、事例带到课堂,带到孩子们的心中,那么才让真正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空洞的,而是质朴的、真实的,就在我们的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它融入我们生活,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
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会拥有美好和感恩的情怀,有坦然面对人生责任和担当,保持独立、乐观、坚强的个性,树立起家国意识,从而真正让学生理解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意义。(祁秀章)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