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健康走进数学课堂
铁岭市昌图县特殊教育学校
国晶
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其与外界的交流,造成了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对聋生进行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强其自理自立、自强自信的意志,而且,还会使其激发情感和动力,更好地去掌握文化知识及各项技能和专长,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效益观
课堂效益观,将直接影响到长远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到了多少知识。而要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我们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的程度、多少外,还应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包括在这堂课中心理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问题的纠正,以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意识、思想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效益观,努力地将心理健康渗透到课堂中去。 二、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环节,更要围绕的是多元化的课堂效果,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效果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而要以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同时联系现在的水平和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在课堂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础。那么如何挖掘与心理健康的切入点呢?心理健康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内容。如我们在讲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题中出现的问题,可选用自己每天做作业的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实例,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从而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授元、角、分的计算时,针对学生中的浪费现象可通过聚少成多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等。 三、在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无味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应注重自己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要富有感染力、吸引力。教师还可以运用幽默夸张的语言,给学生带来欢乐、愉悦,使学生富有朝气,起到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教师要尽量通过适当的方法,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课堂气氛。
(一)、创设情境,引导参与,培养学生乐学的心理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的注意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提供充足的机会,按科学的教学程序启发、激励、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聋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