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师研究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实践与发展的主要舞台。在学校暑期骨干学习班活动中,大家在对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达成了一项共识:我们的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创建基于学情的健康的“课堂”,其核心,就是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12年9月10日起,学校以创建“健康课堂”为主要途径,成立课堂观察小组,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调研。调研活动历时六周,共分六个阶段。近两个月来,在学校课程研发处整体负责组织下,“健康课堂”调研各阶段活动逐步得以落实。各教研组分别成立以分管领导、资深教师、备课组长为主体的听课评议小组,对每位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指导,指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问题和改进方法,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期间,学校还为教师不断创设理论学习的机会,先后提供了几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较为成功的模式供大家学习借鉴。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等。学校还先后两次组织教研组长、班主任到泰兴洋思中学实地考察,通过学习参观,老师们看到: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正向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方向转变;教学出发点和着力点开始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正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各学科组结合本学科的“健康课堂”创建要求,针对每位教师的课堂表现,发现优点,指出不足,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确定学科重点培养对象,并在随后的教研活动中不断研讨跟进。例如:数学组明确,学习目标的确立要少而精;教学内容的落实要结合《学科课程纲要》和《课标》的知识点教学相关要求;学法指导要要求学生阅读静而细,学生纠错,要体现兵教兵的方式,教师纠错,要围绕概念性质、思维方法等;当堂评价、检测要有呈现关注“小徒弟”的设计,要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做到堂堂清;课堂中教师的话要做到少而精,教态要不急不躁,放手让学生思考,相信学生能学好、学得好。英语组则确定了努力方向,要求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把课堂努力改变为“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的理想模式,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它学科调研报告中也显示:不少教师(尤其是有经验的教师)在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更多表达的空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正当我校创建“健康课堂”调研活动(第一阶段)接近尾声之际,学校又迎来了长宁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为期两周的学科调研。据统计,区教研室各学科专家们共听课76节,与教师和学生交流多次,并参加了我校各学科备课组活动。根据区教育学院教研室调研反馈认为,看到了学校在创建“健康课堂”所付出的努力,其成效可见一斑。调研反馈中讲到:①就教师而言,更多教师关注“健康课堂”建设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多了,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多了,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多了,留给学生阅读、讨论、交流的时间多了。②就学生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参与讨论的人多了,发言的学生多了,学生学习也更有自信了。③在备课活动方面,能够体现三个共享:教案共享,课件共享,资料共享;而且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对学科文本的落实。④在对“阅读领航计划”的实施方面,学校都有整体设计,既兼顾到拓展阅读和社会实践阅读,学科阅读方面继续延续英语学科试点的优势,学科特色相对显著。 我校的“健康课堂”创建工作已实施一年多,全体教师也为之付出了不少努力,虽初见成效,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结合学校的课堂调研以及区教育学院教研室的调研反馈,建议各学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如:①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个别老师尚未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总感觉到不讲不放心,在课改中还是显得有些以“教”为中心,学生虽有自主、合作学习,但有搞形式之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②教学内容难易度与学生学习水平的匹配不够,教学策略丰富多样性不足,要在学生真正的“思”和“动”内涵上下功夫。③备课活动要加强“健康课堂”建设的联系与反思等。 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通过不断反复的实践才能真正落实于教学行为,才能使课堂真正见效,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学校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健康课堂”创建工作:①加强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导;②灵活处理教与学的关系;③继续把握好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对于学校以及每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磨练和提升的过程,我们要紧紧把握契机,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探究,让自己快速成长、成熟起来。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