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诚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大计,教育先行。是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从广场舞到健身房,从暴走团到夜跑族。更多的人加入到锻炼身体的大军中来。那么提及健康,我们不应该仅仅理解为身体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然而,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多种原因和因素的影响,他们心理现状不尽如人意。因此今天的教育,学校领导及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现状。这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阳光的心态,是拥有幸福人生的重要前提。因此,教育这片沃土,一定要耕好学生心理健康之田。
事实表明,现在有些中学生拥有太多灰色的心理,甚至是阴暗的心理。如叛逆、厌学、自卑、紧张、恐惧、嫉妒、攀比、甚至是消极、仇恨的心理等等,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老师的关爱、引导与鼓励更是不可或缺的。老师要帮助学生远离这些灰暗“心理”,努力让他们拥有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坚强、勇敢、阳光、豁达的心理。当然,这项工作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配合。
我们知道,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阳光的,就可以有效促进学习,使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情况下,或是身处逆境之时,健康的心理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每一名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所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点,我们营口市第六中学已经走在全市前列。作为第六中学的教师,我深感荣幸。我们学校的领导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且每一个班级安排心理辅导员配合班主任做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同时每个班有心理健康老师定期上课,并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社团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听心理健康方面的报告、讲座等。
我认为,生活中每个人的心里装着一个“欲望”的气球。对于我们的学生,老师的责任是帮助他们调节好“气球的容量”,好的欲望要“保存”,坏的欲望要“删除”。从而让学生拥有积极、快乐、向善、向美的健康心理,努力让他们成长为阳光少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下面我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要面向全体,尊差重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且坚持“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是差异性有效教学的突出特征。学生们在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是有外显和内隐之分的。如外显的差异表现有学生的听课状态、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甚至书写习惯等,而内隐的则有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学习目标的定位等。作为教师要充分洞察这种差异的存在,并尽量缩小差异,在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的整体成绩有显著地提高。
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尊差重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对于学困生而言,关键是解决他们思想认识的问题,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而对于中间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原则是“一个都不放弃”。人们常说“笨鸟先飞早入林”,何况每个学困生不是一只笨鸟。他们都有发展的空间和进步的可能。本着“每天学一点,再学一点”的原则,帮助他们树立坚持、自信的心里。
同时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全员关注,课堂上不出现提问的死角,目光的盲角,关注的盲区。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意识到,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老师时刻在关注你,关心你。所以在课堂上,学困生的努力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老师努力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让他们能够学习知识,学会知识。从而体验到成功后的的自豪感和被老师与同学认可的喜悦感。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上重视“美育”渗透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我认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带着美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播种爱的种子、播种向善、向上的种子。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心中充满爱的阳光少年。我特别喜欢苏霍姆林斯基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孩子踏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因此,老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美”的形象。用爱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学会发现和珍视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我认为成功而快乐的教育就是用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