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11月3日发表了一篇名为“沈阳‘优秀教师’课上连爆粗口 疑扇学生耳光”的新闻报道,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东校区二年五班班主任刘老师在186分钟的录音中出现29谩骂及疑似打耳光。与以往的课堂暴力不同的是,刘老师不是代课老师,而且曾经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这位“优秀教师”面对采访时竟然表示“你说的情况我有点蒙,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要面对40个孩子,如果我不说个别孩子,可能全班同学都没办法上课。二年级孩子不懂,不像高年级孩子”“我也得注意,但是我不知道应该注意谁”。如此一位课堂上频繁爆粗口的教师实在是不符合“优秀教师”的保准,反而给教师这一高尚的群体抹了黑,丢了脸。
很难想象在素质教育推行了二十来年的今天,竟然还会有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频繁爆粗口。不论是体罚等一般性的暴力手段,还是嘲讽、谩骂、区别对待等冷暴力都不该出现在当今的课堂上,这也绝不是一位“优秀教师”该有的行为。学生人数多、年龄小都不是教师失德的理由,责任心缺失,耐心缺失,师德缺失才是真正原因。众所周知,课堂暴力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教育事业应当对课堂暴力事件零容忍、全覆盖、严要求。笔者认为,创办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素质教育需要做好两点工作。
一、加强师德监督,杜绝教师失德现象的发生。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民族未来的希望。师德缺失是社会的不幸,是教育事业的大忌,是民族发展的隐忧。严把师德关要从颁发教师资格证时就开始,将失德者挡在教育事业的门外;教师聘任上岗时同样要加强对师德的考察,莫让失德者进入校园课堂;工作后更是不能忽略对师德的考核,使师德缺失者无处藏身。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加强对师德的监督,打造放心校园,让学生们健康成长。
二、加强荣誉管理,避免出现名实不符的尴尬。优秀教师当是教师队伍的杰出人才,是其他教师的榜样。优秀教师不仅是教学成绩优异,其品德更应该是优秀的。获得荣誉之后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一言一行当对得起荣誉称号,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评比优秀不能是一劳永逸之事,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应撤销其称号和奖励,使教师常怀警惕之心,不敢失德,扎紧制度的笼子,办社会放心满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树德立人,须从教师抓起。师德正,师风清,素质教育才能结硕果。(长江网 刘相敏)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