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沙河岸边,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东北两侧,有一所具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小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现在的附小既是一所“班班都有多媒体,间间教室能上网”的现代化校园,又是一所“果树伴校园,绿色进教室”的生态化校园。 
青春活力的教室 校园概况 学校现有沙河(1年级)、府青(2至5年级)、蓝水湾(6年级)、龙潭(新增)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73亩,3300多名学生,200多名在岗教师,在岗教师平均年龄32岁。 对口初中学校 电子科大附小小升初对口的学校有石室初中,列五中学,华西中学,成都市第四十九中,成都大学()附属中学。 个性化教育 “新学堂”取代传统“讲堂” 学校倡导“新学堂”的老师树立开放的大教育理念,不做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教书匠”,而做关注人健康成长的“教育家”。教育家型教师不仅“求实”而且“务虚”。 教师们须不断加强人格修炼、学识修炼和技能修炼,争取人人当干部,开展养生保健论坛,建构“成长课堂”,探索“强化自学、强化反馈、强化练习”的教学模式,以“立意高、氛围好、效果优”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做一个“有思想、有方法、有幸福感”的教师。 一群创造力十足、全心全意为学生的老师,加上把学生健康成长当成使命、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的学校及领导,电子科大附小成为孩子们打造出了真正适合学习、有助于生命绽放的“新学堂”。 “新学堂”之主题课程 “年年都有时节课程”、“月月都有主题课程”、“处处都有活动课程”、“人人都有自开课程”、“素质课程超市”等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学校课程改革。每年的1、2月是中国传统文化月,三月科技文化活动月,四月“英国文化艺术节”,五月音乐文化活动月,六月美术文化活动月,7、8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活动月,九月阅读文化活动月,十月体育文化节,十一月信息技术活动月,十二月数学文化节。红领巾种植园,“独具匠心”的毕业典礼……所有的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了一个“多维”的空间。 在这里,人人都是小干部,人人都是小主人。人人有奖状,个个都自信。 “新学堂”之走班制 学校打破300多年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实施“走班制”改革,是“新学堂”强化个性化教育特色的一个重大举措。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交往半径扩大了,个性化技能增强了,综合素养更高了。 
新建300台乒乓球桌 “新学堂”之阳光体育 在电子科大附小,“儿童健康是评价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争取让每个学生“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坐得住、看得远、行得正、懂得爱、想得通、管得住、处得好”。 学校成立了养生保健工作室,确立了分管领导,优化了学校午餐搭配方案,引导学生每天吃玉米、大豆和蔬菜,养成不挑食习惯。形成“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课程文化。 每天一节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延长到50分钟,300张乒乓球桌,全员兵乓、全员网球、全员跳绳、全员快跑,学生大课间结束全员喝开水、全员吃水果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真正做到“动起来,让生命更精彩”。 2013年6月,全校502名毕业生平均身高达到了152.6厘米,比全国12岁孩子平均身高高出2.6厘米。学生视力低下率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学堂”之家校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让每个家长幸福成长是“新学堂”推进家校合作的重要目标。2010年3月,学校委托3个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提出“家长资格证”立法建议,引发全国关注,受到重庆市妇联的重视。学校开展的 “家长资格证”探索与实践,每月一次的家长培训,家长委员会建设,家长教育论坛,各种亲子活动,学校课堂向家长开放等众多举措,获得家长好评,收到良好效果。 众多认可,前行更有动力 在短短几年内,“新学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届百强特色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示范校”、 “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都市新成长型学校”、“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首届成都最美校园”等荣誉称号。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