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1月4日15时讯(记者 舒婷) 近日,记者从渝中区团区委了解到,位于上清寺街道的上清寺路社区市民学校作为全市首家社工带志愿者模式的市民学校,还开了一个“线下微博”向社区上万居民传达消息,并打造志愿说唱队,将政策方针变成快板、三句半,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服务。
“线下微博”粉丝过万 开设八大“话题”
“线下微博”?咋一听或许你还很疑惑,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微博?记者在上清寺路社区看到,在社区人流量最多的地方立着一块“@嘉西微博”的展板,而这儿就是上清寺路社区市民学校“线下微博”的阵地。
走进一看会发现,这个“@嘉西微博”目前“开通”了“今日新闻”、“社区明星坊”、“居民自治”、“生活指数”、“健康养生”、“警务动态”、“感悟随笔”、“通知栏”等八大“话题”,跟线上的微博一样包括了最新的动态消息、心灵鸡汤、天气预告等内容,同时还是图文并茂。
上清寺路社区主任、市民学校副校长吴中兰介绍说,以前这个“@嘉西微博”事实上就是个简单的通知栏,但随着后来市民学校的建立,团队经过思考,便打造成了现在的微博形式。吴中兰说:“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运用,很多人都可以在网上浏览消息、玩微博了,但社区空巢老人多,很多人还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我们就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消息。”
此外,记者了解到该“线下微博”除了“社区明星坊”、“警务动态”等栏目外,其他的内容每天都会更新。上清寺路社区团支部书记熊健睿说,“我们保证在每天9:30以前让社区居民看到新的内容,已经坚持三年多了。”
据了解,这个“线下微博”每天有300到400的阅读量,而粉丝就是社区的一万多名居民。
“线下微博”兼具评论回复功能 还成社区居民心愿墙
此外,上清寺路社区市民学校的“线下微博”和线上的微博一样,同样具有“评论”和“回复”功能。在“居民自治”板块,市民可以将自己的“评论”以粘贴纸条的形式反馈给社区。据介绍,这些“评论”主要包括“某路段路灯不亮了”、“某路段路不好走了”、“元旦快到了什么时候搞活动呢?”等内容。
吴中兰说:“我们一看到社区居民反映的如路灯、道路等问题就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解决。”
社区居民田良萍点赞@嘉西微博说:“这个微博一目了然,我每天过路都要看,我还经常贴纸条给社区提建议。”针对“评论”里居民的建议,吴中兰说,我们会认真听取,并及时给予回复。
“开学了,我想要有个新书包”、“我想要一盒蜡笔”……此外,熊健睿还告诉记者,这些“评论”里常常还有孩子们的心愿。熊健睿说:“我们会把这些孩子的愿望收集起来,在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后,通过渝中共青团“冬日阳光、温暖你我”等活动,以及发动市民学校结对志愿者,尽所能满足孩子的愿望。”
据统计,该“线下微博”最多的时候每天可以收到居民10多条的“评论”。
打造特色“说唱队” 政策变快板三句半
“打竹板,啪啪响,我把赞歌献给党。十八大,旗飘扬,坚定信心奔小康……”除了通过“线下微博”发声外,在上清寺路社区市民学校还有一支特殊的志愿队伍,名叫“田嬢嬢”最美小巷说唱队。
据了解,这支说唱队成立于2012年8月,由社区市民学校牵头,61岁的田嬢嬢牵头组建,这支队伍的志愿者都是来自社区的居民群众,他们发挥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特长,自编自导自演,运用三句半、快板等艺术形式将党委、政府的好政策进行再加工,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向社区居民传播,先后编排出《美丽嘉西•我的家》、《中国梦•我的梦》、《人人都是志愿者》等一批深受居民喜爱的作品。
据吴中兰介绍,市民学校平日里会开展众多的活动,这支志愿说唱队伍就会来给社区居民表演、宣传。田良萍说:“我们用这样接地气的方式给居民传播知识,也给他们带去了快乐。”
记者了解到,上清寺路社区市民学校是全市首家社工带志愿者模式的社区市民学校,并积极探索“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模式。目前该社区市民学校长期活跃志愿者达80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四点半课堂”、“健康直通车”、“周末剧场”、“法律援助”等特色服务活动。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