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保姆选聘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家政会所 健康课堂 家政管理 经营与思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湖畔小村如何升级成“后花园”?

  位于吴中开发区横泾街道的上林村是个纯农业村,紧邻东太湖,环境优美。由于限制开发,这里没有一家工厂入驻,也不像太湖东西山那样拥有丰富的地产果茶。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直是村党委书记席月心的“心病”,也是他一直关注、研究的头等大事。
  2006年起,上林村先后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物业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和民房专业合作社四大股份合作社。依托这四大富民“法宝”,上林村的村级经济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村级收入为214万元,今年预计有近千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林村村级集体经济的跨越发展,和村里拥有43万株树木的“绿色银行”密切相关。同时,独特的地理和生态优势,又使上林凸显出了吴中太湖新城发展的“后花园”功能,呈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融合发展态势。近日,位于东林渡自然村、以空置房屋为基础打造的“乡根生活”品牌民宿开始试营业。

  成立民房合作社 缓解“空心村”

  上林村成立于2003年12月,由原先的上泽、新安、新光三个村合并而来,地处横泾街道东南部,距苏州古城25公里,总面积6.7平方公里,有1131户、4574人。
  上林是个纯农业村,名声渐起,是因为在2006年3月27日领取了全国首张土地股份合作社营业执照。
  “当时20多家媒体先后对我们进行了采访报道,其中有3家国家级媒体和5家省级媒体,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席月心介绍,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为了改变农户分散种植收益低,以及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在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按照农民自愿原则,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出资方式。通过两年的努力,全村所有农民以“零现金”方式成为股民。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上林村的首个股份合作社,入股的土地经过统一规划管理后,每亩地的分红从2006年的600元增加到如今的1060元。
  尝到甜头的上林村又在同年成立了物业股份合作社,利用集体和村民手中的闲散资金在异地建造标准厂房,年分红率达11%。此外,该村在2009年3月成立劳务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了许多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劳务合作服务。
  物业和劳务合作社分别解决了村里闲散资金和劳动力的问题,而去年成立的民房专业合作社则是将空置的农房整合起来。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村里很多人外出工作,不再回来居住,有的村民干脆把父母也一起接了出去,因此村里有不少农房成了空置房。“就拿东林渡来说,这里100多户村民的民房真正有人居住的只占三分之一,其他的家里要么只有老人居住,要么干脆让房子空置着。”席月心说,为此,上林村成立了民房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空置的房屋统一装修经营,如今已有百余户村民入股,占整个村空置房的50%。
  得益于四大合作社的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9600元增至2014年的27400元,也让上林从以前的偏远薄弱村,发展成为观光休闲生态农业村。

  43万株树木成“绿色银行”

  走进上林村,绿树红花夹道相迎,水田、果园相间。再往里,不仅房前屋后种满了树,还有成片种植的中山杉,榉树、朴树、柳树等乡土树种“见缝插针”。这个城郊小村庄,拥有着上林人引以为豪的43万株大小树木,村庄绿化率50%以上,就像一个“绿色银行”,蓄积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席月心说,当初区划、规划处于调整时期,又紧靠太湖,上林村的发展方向不明朗。“所以,只要不影响原来的格局,我们就先种树,田埂上、大棚间隙、村庄道边,种一棵是一棵,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同时,进行土地流转整理。多年下来,村里种了1500亩果树以及2500亩生态公益林。从2010年开始,上林的生态公益林大面积种植,目前共有中山杉、榉树、朴树、广玉兰、青枫、红枫、女贞等20多个品种。
  经过多年的种植,在生态公益林中,中山杉就有900亩;有的间隔、套种,像桂花树林里套种香椿、朴树林下套种红花檵木。目前,上林村已形成5个层次的绿化。最底层是草坪,第二层是月季、女贞等灌木,第三层是红叶石楠等球形小乔木,第四层是青枫、红枫等一人多高的小乔木,第五层是香樟、中山杉等高大乔木。
  绿化种树,村里的两大合作社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土地合作社除了规划种植了4000亩果树和生态林外,还让1000亩水稻田全部实现规模化种植;劳务合作社让村里的一些劳力去种树、养护、保洁,等树苗长大后可以卖掉一部分增加收益。通过“以树养树”,上林村实现了良性循环,2014年卖树的收入有80万元,今年则预计可达400万元。
  多年植绿,滋养了上林村的“绿色经济”,更迎来了生态大发展。根据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在上林村东侧的东林渡、西林渡和南章三个自然村,将打造成太湖新城“后花园”;西南侧则是5000亩太湖湿地公园。同时,横泾街道将整合南部土地资源,打造田园风光休闲旅游区,上林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民宿主推“乡根生活”

  上林村被纳入吴中太湖新城的规划,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属于该片区唯一的纯农业村。
  去年,村委会委托北京一家规划设计公司对全村发展进行调研、规划。在这份厚厚的发展战略规划书中,研究人员对上林村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村域内部环境还有待提升……村内以农业和生态林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在他们眼中,这些有待改善之处恰恰也是上林村的“可塑之处”,是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首选之地。
  “村里几乎没有外来人口,村民外出串门、散步甚至晚上睡觉,都可以不锁门的。”席月心说,上林村最打动设计规划人员的,是村里沿袭不变的淳朴民风。
  于是,原本空置的民房经上林村和北京颐生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改造后,成为“乡根文化”的“基底”,由这家公司根据房屋和周边环境的自身特色打造成不同功能的建筑体,包括民宿、茶座、农家乐餐厅、农耕文化展示厅和健康教育课堂等。
  席月心介绍,东林渡村作为整个项目的启动区域,自去年引进“乡根生活”品牌后,已经改造了民宿院落10余套,共形成客房23间,接待能力50余人,还有接待中心、恬园餐厅、乡根茶食、耕读学堂、土灶坊等部分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在市民中逐步打出了知名度,并初步形成了乡村旅游的策源地及旅游内核。
  “乡根生活以精细化和中高端旅游休闲为主打,注重每一位游客的深度体验感觉,而非只是来乡下吃一顿饭那么简单。”席月心说,游客不仅能吃到新鲜农家菜,也可以自己卷起袖子去农庄种菜、摘菜,去花房学习插花等。上林村在开发过程中格外注意对原住村民固有生活环境的保护,村委会还与项目经营方达成协议,在开发、运营过程中,村里剩余劳动力将被优先雇用。同时,村委会还拟入股北京颐生。这样一来,上林村的劳务、民房和物业这三大合作社均参与到项目中。
  依托四大合作社,上林村的发展“雄心”远不止于此。据悉,定位于太湖生态休闲农业村和太湖新城的“后花园”,该村正积极打造成为国家3A级乡村休闲度假综合区。以区域内的基本农田、草地、湿地、森林、河道、水塘为生态保育核心,确保乡村的绿色基底,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引导,将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文创产业及休闲农业结合,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地址:义乌市下埠头街 邮编:322000
电话: 13216240788 E-Mail:45246480@qq.com
在义乌,找月嫂、家务保姆、月子保姆、婴幼儿保姆、钟点工、服侍老人、医院护理等家政公司服务,请找义乌灵鸥家政公司,欢迎客户来人来电洽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