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区开办“四点半课堂” 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点半课堂“上,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本报记者 黄世锋 文/图“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6月25日下午4点半后,友谊小学社会工作服务站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友谊小学的林佳佳小朋友和其他9名小朋友在宽敞明亮的服务站学习。据了解,天涯区目前已有4所“四点半课堂”开课,教师和志愿者来自三亚学院和琼州学院的大学生。 1 “真空时间” 孩子的安全难以保证 谈及“四点半课堂”开设的初衷,天涯区团委负责人称,有社区工作人员反映,社区里很多上小学的孩子,周一到周五在下午4点半左右放学,许多孩子放学后就在学校内或学校附近逗留,等家长来接。学校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早点回家休息,而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很忙,家庭条件有限,往往要在下午5点半甚至6点之后才能下班回家,他们无暇顾及这些提早放学的孩子,就在这一两个小时的“真空时间”里,孩子们在社区里乱跑乱窜,时常发生争执或做一些非常危险的事情,还有的孩子走进地下网吧和游戏机房,孩子的安全问题让家长们顾虑重重。 针对以上问题,今年3月以来,天涯区团委、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联合18个社区志愿者专干,在辖区机场、儋州、金鸡岭这三个模范社区中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工作人员了解到,在儿童青少年服务方面,大多居民反映应加强社区教育,丰富社区儿童青少年活动内容。 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天涯区团委联合天涯区教育局启动了“四点半课堂”项目,利用学校/社区内的图书室、教室、文化活动室、棋牌室等现有场地资源,开辟满足“四点半课堂”功能需求的活动场所。 2 组建一支稳定、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实现持续性,在教师配备上,“四点半课堂”采取征募形式,依据自愿、就近、便利原则,按照功能需求组建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管理和教师队伍,教学目的和形式将有别于学校的正常课程教育和社会培训班,重在普及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性情。教师队伍由专业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志愿者服务团队、社会人士等来担当,并明确课堂中负责的内容板块,尽量避免服务人员流动性,确保服务内容的连贯性和服务质量的改进提升。 截至目前,天涯区已先后有4所小学的“四点半课堂”开课。包括友谊小学、河西中心小学、第四小学、金鸡岭小学。其中,友谊小学和金鸡岭小学“四点半课堂”依托机场(联合团市委开设)、金鸡岭社区的社工开展课堂服务。第四小学和河西中心小学的“四点半课堂”是学校开设的,属于志愿者支教活动。 3 实现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无缝对接 6月25日下午4点半后,河西中心小学20多名小学生在几名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四点半课堂”的教室,孩子们各自找到座位安静地坐下,掏出书本开始写作业。春园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河西中心小学所属该社区管辖,“四点半课堂”5月13号第一次开课,课堂内容有绘画、写作、软笔、硬笔、国际象棋、象棋、合唱、小品表演,受益对象是二到四年级的学生。该课堂共有28名工作人员,其中26名工作人员是琼州学院的学生,2名是美术机构的老师。 天涯区团委“四点半课堂”的开办实现了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无缝对接,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下一步,我们将细化项目计划,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好学生服务的同时也加强管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创建一个积极、友爱、奋进的社区大家庭。”天涯区团委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创新打造社工+志愿者模式,开设更多的“四点半课堂”,同时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内容,用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