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一定生发于课堂
区域教育改革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课改对助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究竟有何意义与价值?如何通过科学部署、有效推进,实现区域教育的良性发展,促进师生高质量的生命成长?他们,用实践告诉你——
主持人:
李炳亭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
嘉 宾:
苏永兴 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局长
田保华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李泰镇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长
曾应华 贵州省思南县教育局局长
课改的核心一定是人
主持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说了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今天,这些勇于在本区域里推行改革的教育管理者,就是登上课改月球的人。他们不仅书写了别样的区域教育史,同时也写就了不一样的师生成长心灵史。当许多人还认为课改就是改课时,我们有必要让更多的人明确:课改到底是改什么?
田保华:教育部要求,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管理、课程实施方式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近年来,郑州市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从市级层面到学校层面,从课程、课堂与评价等方面系统推进改革,通过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来涵养教育生态。因此,在我们看来,课改本质上就是涵养教育生态。
苏永兴:宝鸡市于2010年开始新一轮课改,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我们认为,课改有两个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改变课堂生态,即从教知识转为提能力、从师中心改为生中心、从教中心改为学中心;长期目标就是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育人的本真,围绕人的全面成长。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一句话,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曾应华:课改的核心是改人。课改首先是改课堂,当教师不适应时,我们要改教师;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我们还要去改家长,甚至改领导。就像前面两位局长说的,课改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改人来改变教育生态。但是,改变教育生态的最终目的仍旧是改变人,改变师生的生命成长方式。
李泰镇:我认为,课改的目的就是找回原点。因为是朝鲜族自治州,因此,延边州自2000年以来,就与韩国有关于课改的合作,2014年,延边州又携手中国教师报开展区域课改培训,更让我们坚定了通过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区域联动的形式推进课改的决心和信心,也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课改就是为了回到教育的原点。
改革是良知更是责任
主持人:课改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是最难改变的,这也导致区域课改推进工作异常艰难。改革者难做,各位局长究竟为什么要知难而上?
苏永兴:为什么放着平坦的路不走?我想,这来自于教育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的教育饱受诟病,诟病的核心就是应试教育,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教育大国,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超越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中国的教育多年来更多地屈从于这样的国情,朝着功利化的方向渐行渐远。因此,虽然我们上上下下都在讲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在基层学校,既然有高考,就一门心思奔着高考走,用一句俗语,即“我们过分注重了结果,却忘记了出发的目的”。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对于这种现实,我们是听之任之、随波逐流,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相信你我心中早有定论。
现阶段,当我们能够做大事的时候,我们就做些大事;当我们只能做些小事的时候,我们就把小事做好。宝鸡市近年来的经验是,一方面不放弃既有教育中好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紧紧抓住课堂,要改的是课堂生态,要做的是立德树人。这其实就是教育原本要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好,我们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
主持人:您的意思还是要通过改变课堂生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田保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戚业国提过,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把孩子看作人,而是当做机器;二是没有把孩子当孩子,总是拿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套在孩子身上。
你能想象到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就想退休吗?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只有9岁,但他却说不想上学,想退休,原因是他认为,他的学校生活很不真实。一个家庭的孩子9岁想退休,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如果一个社会9岁的孩子都不愿意上学,那我们的民族往哪里走?所以,我们改革,就是一定要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学生喜欢上学、喜欢老师,让老师喜欢课堂。学校生活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一个和谐、安全、快乐的教育生态中健康成长。这就是我们区域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理由。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