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描关注家长课堂微信
 夏季亲子出游 做好健康防病
暑期期间,家长[微博]们纷纷请好年假,一家老小来个团聚亲子乐游。专家提醒,假期出游,除了要预先做游玩路线规划,同等重要的是事先做好一份“健康攻略”,重点在于旅途中的疾病防治、意外救护、传染病预防等。
医学指导: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智聪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院长王瑞琴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急诊科主任叶泽兵、消化内科主任许鸣、风湿免疫科主任李天旺、皮肤科主任温炬、心血管内二科主任杜作义、 感染科主任吴茂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保健部儿童保健科主任林穗方、健康教育科医生胡艳
专家建议,带2岁以上孩子应以一两天短途出行为宜;3岁以上,方可尝试出省游,且不宜极端气候地区,以保护儿童体温调节能力。探险一类的线路建议不要带年幼孩子去,旅途应以吃好、休息好为原则。
一防疾病
防腹泻:三成旅行者曾腹泻
腹泻被医生称为旅游时最常见的胃肠健康问题,约30%的旅游者会/曾发生腹泻。究其原因,旅行疲劳、精神紧张,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人体容易受到某些肠道病菌感染。医学上将这种腹泻称为“旅行者腹泻”,由大肠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水样便,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措施:少喝酒、少吃肉食
专家建议,第一要务是注意饮水卫生、个人卫生,饮用经煮沸的开水或瓶装水较为安全,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旅途中应少喝酒、少吃肉食,饮食以清淡为主,以免加重胃肠负担。第三,晚上睡觉使用空调时,应用毛巾被盖好肚脐,防止受凉引起感冒、拉肚子。此外,外出应避开雨天,如果淋了雨,最好冲个热水澡,去除寒气,可防止感冒、腹泻的发生。
护娃支招:最重要是口服补液盐
旅行在外,食物洁净度下降,偏偏“新、奇”食物多,孩子往往吃得多,拉肚子、食物过敏较常见。专家指出,首先不建议让孩子随性随意多吃旅行地的土特产食品,尤其是口味比较重或者刺激性比较大的,孩子肠胃功能较弱,容易受不了;其次,建议家长出发前,为孩子准备些益生菌以及保护胃肠粘膜的蒙脱石散;第三,旅行中假如孩子腹泻,最重要是口服补液盐,每包冲500毫升水,每拉一次肚子都要进行补液,以防脱水。
防中暑:少量多次补水
中暑是暑假旅行第二要防疾病,皆因夏季本就气温高,人体出汗多,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再加上旅行者总爱多玩少休息,当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弱,旅行者一旦暴晒过久、体质稍弱、水盐供给不足,就可能中暑,在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尤易发生。因此,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高温季节应尽可能减少外出旅行。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首先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头晕眼花、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如果病人昏倒,可让其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等待救援人员赶到。
预防措施:中午至14时尽量待室内
专家建议,旅途中预防中暑,最好就是上午早点出发游玩,因为早晨相对凉爽,而中午至下午2时阳光最强时,尽量不要待在户外,应在阴凉处休息,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活动。其次是要少量多次补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可适当喝些盐开水,补充盐分。要尽量避免喝温度过低的饮用水,防止肠胃应激不适。对于可随身携带的防暑药物,专家推荐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等,尤其是藿香正气水,不仅可内服治疗呕吐,也可外用防蚊虫叮咬、止痒。
护娃支招:不要让孩子渴了才喝水
专家提醒,气温达到35℃以上时,孩子不要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旅行中要鼓励孩子多喝水,不要渴了才喝;根据气温环境变化给孩子合理增减衣服,太阳较晒时就要让孩子戴上遮阳帽。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疲劳、精神涣散、大汗淋漓、口干等症状,说明可能出现轻度中暑,应及时带孩子到通风处或阴凉处休息,涂清凉油、喝水,一般都可缓解过来。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体温升高、面红甚至昏迷惊厥等表现,应送医院及时救治。
防痛风:吃了海鲜别叹冰啤冰水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