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这个学习不仅仅是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更是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10月23日,一场着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攻坚工作,在襄阳市高新区市二十七中拉开序幕。这一天,湖北省重点课题“健康课堂”正式落户高新区,并举办现场研讨会,全省教育系统相关研讨会代表近400人参加研讨活动。
与此同时,襄阳市高新区各中小学结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大家唱、大家跳”等活动,拓展“健康课堂”课题研究领域,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健康课堂课改“风向标”
在襄阳市高新区,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可追溯到十年前。2003年学江苏洋思中学,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专题研究;2006年学“杜郎口”模式,尝试过“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实践,做过“三三六”展示课堂的探讨;2010年,襄阳市高新区在中小学提出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做过“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课题研究。
从那时起,襄阳市高新区的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相辅相承,一直激励着教育前进的步伐。期间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回顾课题科研之路,众多课题研究很难成体系,和家长、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要求还有差距。
有鉴于此,襄阳市高新区教育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怎样才能实现减负增效?怎样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怎样才能充分实现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品质,实现教学相长、内外结合优质发展?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金钥匙”?
今年暑期,襄阳市高新区主办了2012高新区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主题报告会。会上,湖北省教育厅课题组专家在给全体老师作报告的同时,把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健康课堂”理念带给高新区老师们。当时,适逢湖北省“健康课堂”开题实施,因为多年课改的执著探索,襄阳市高新区有幸成为全省这一课改实验区。
健康课堂激发兴趣
在高新区,襄阳市二十七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一直走在前列。如今,经过多年实践,襄阳市二十七中以“自学——互动——检测”为主导的“三环六步”教学法卓有成效,成为襄阳高新区“健康课堂”推行工作的范本,在全区范围内推广。11月27日,市二十七中一堂普通的数学课——《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到课题组专家的高度评价。
当天上课伊始,在简单的导入语之后,黄莉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投影出3个问题。这3个问题的总标题叫做“自学准备”,这是市二十七中“三环六步”数学法中的第一环——“自学”中的第一步。
在以校长王明远为核心的襄阳市二十七中教学研究团队的眼中,课堂的全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学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教得好不是决定性因素,学生学得好才是终极目标。因此,襄阳市二十七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积极主动思考,“自学”成为新教学法中的第一环,也是最基础的一环。
在“自学”环节结束之后,教师会根据学生自学的内容,在黑板上列出3~4个问题,由学生独立思索过后,如有不懂的问题,老师会引导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在讨论中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学生毕竟是新知识的接受体,他们不可能仅靠自学或在与同学的探讨中就能理解全部的书本知识。因此,对于一些较难的或都是创新性的问题,襄阳市二十七中的教师会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来教授,这正是“互动”环节的第二步。
“健康课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怎样把学习变成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湖北省教育厅课题组专家指出,无论是哪个学科,老师都应学会从陈述知识到策略知识,学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此让课堂变得有滋味。
健康课堂任重道远
襄阳市高新区社会事务办接题之后,多次向省“健康课堂”课题专家请教,并组织业务骨干到红安学习考察,邀请省课题专家组成员到高新区指导工作。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