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姓什么 中央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这是习近平的要求
成立94年并已执政66年的中国共产党,目前拥有逾8700万名党员,人数超过除俄罗斯以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总人口。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中共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上的“钙”。事实上,在十七大后兼任中央党校校长5年间,他对干部培训中加强党性教育已提出系统深刻的思想。 按照《2013-2017年全国干部培训规划》,中组部将每年安排50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3000多名厅局级干部,到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其中,每年约有2000名厅级以上干部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关注下,自2014年11月起,中国2800多名县(市、区、旗)委书记将在此轮训一遍。 中央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这是习近平的要求。最直接的反映是,以中央党校为标杆的党校系统,大幅增加党性教育学时——每个主体班的“党性教育单元”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平均超过了20%。而此前这个数字是5%?10%。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2014年秋季学期毕业典礼上说,中央党校深化了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理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成为主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是基本教材。 对于党性教育的紧迫性,何毅亭曾在全国党校系统第六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提到,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查处的一些中管干部在剖析自己违纪违法原因时,都忏悔党性缺失是他们走向腐败的开始。有人还提到,他们在党校学习期间,对党性教育敷衍了事。 党性就是这么重要。中央党校的针对性举措是,增加党性教育的课时,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加入其中——包括编印落马官员的违法违纪案例和本人的忏悔书。 而党校严格的学习纪律、不准以同学名义搞“小圈子”的硬约束,更是在行止之间强化党性。 中央党校一贯以思想活跃、氛围宽松著称,课堂内外的讨论不乏锋芒。校园外大事纷纭,大政方针、经济部署、外交气象、反贪重拳,随时都在校园内统一认识。何毅亭总结说,学员们都表示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 依托学员和教师资源建立智库的想法也被提出。很多学员学习期间写出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有些学员的研究成果被中央党校内部刊物采用,报送中央参阅。 何毅亭说,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是一次“冷思考、踱方步”的宝贵机会,对官员的从政之路、人生之路将产生长远影响。 不仅如此。中央的精神与地方的诉求,执政的实践与学术的思考,在此处交汇,并形成共识与合力。毋庸置疑,这些都将深刻影响中国的未来。 中央党校:在这里“补钙”“强身” 大家都说,来这里不会迷路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融雪/北京报道 河南省固始县县委书记曲尚英正等待组织的安排。按照全国县委书记轮训计划,他将在2017年底之前首次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中央党校是中共干部教育培训的最高学府。每当党和国家有重要会议时,各地省委书记都会来此学习研讨,最高领导人也会出席。 曲尚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最希望学习的是“四个全面”的相关理论。 自2015年春季开学之后,中央党校组织了高水平的教授阵容,以研讨式授课为特色,全面开讲“四个全面”。 这个阵容中,包括戴焰军、卓泽渊、高新民、田应奎等学者,他们分班讲授“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据说,“全面深化改革”因涉及全局,因此糅合于其他各门课之中。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导论”,则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讲授。 戴焰军在中青班讲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他在中央党校授课20余年,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全国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 高新民此次在省部班讲授“全面从严治党”。她曾任党建部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和党的建设史等。 “十八大后,中央承前启后,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新部署。我们主要是把中央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做成讲稿发给大家,引导学员们研讨。”她说,“学员会依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开展讨论,相比而言,省部班学员探讨的理论性更强,更宏观。” “从政治家的角度培养县委书记” 在习近平的直接关注下,全国每一位县委书记都将在中央党校学习两个月。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