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在尕寺巷社区市民学校,厨艺大比拼课堂正在上演……65岁的马女士和参加活动的其他老人一起聊聊天、跳跳舞、学学电脑。她说,来到这里很舒适,参加活动让人心情舒畅。
◎记者走访
每当辖区居民到社区办事时,就会有工作人员对市民学校进行宣传,同时也会询问居民对市民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并作登记。平时也有网格化的服务,社区工作人员会深入到辖区中,让居民了解市民学校,在掌握了居民诉求后,再同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专门配备的老师联系,以便有针对性地讲授相关课程。
“比如在暑假期间,孩子喜欢玩水,市民学校会针对暑期安全问题对辖区孩子加强安全教育,另外对未成年人的日常行为,如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进行引导。”社区市民学校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依托市民学校为平台,对辖区未成年人进行道德礼仪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学会道德礼仪。
◎打造市民的文化课堂
8月28日,据城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左晓玲介绍,2015年城西区共有三家试点的市民学校,分别是冷湖路社区、学院巷社区、尕寺巷社区。
开设市民学校硬件设施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社区本身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三个社区资源丰富,且辖区单位也有一些广泛有利的资源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以前也曾开过市民学校,当时需要社区自己联系授课老师,今年起,市民学校成为了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和青海省文明办的合作项目,文明办来请老师,电大配备老师,不再需要社区掏一分钱。同时,市民学校根据居民需求提供点单式服务,老师根据居民需求备课,和原来的“找米下锅”相比更加方便。
通过一系列的改变让居民的心态从被动变为主动,今后市民学校还将增加活动内容,比如开展烹饪课程、从观看教学电影转为现场教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直观性,提高居民积极性,将市民学校打造成市民真正喜欢的文化殿堂。
◎声音
“只要市民学校一开设课程,我就会带小孩来听课,如果没有课程,我就带孩子来锻炼身体。”市民冯女士说。
“我觉得开设市民学校,开设道德讲堂挺好的,大人和小孩都能受到道德的洗礼,让小孩从小就接受道德的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有很大帮助。”市民曾先生说。
尕寺巷社区主任冯桂萍称,通过市民学校增加居民的知识面,充实自己,把辖区居民凝聚在一起,服务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拉近了社区和居民的距离,居民更加支持社区的工作,有什么需求也会想着找到社区,让社区提供帮助,可以说是社区居民融为一个大家庭,一同创建和谐社区。
◎小贴士
市民学校一律免费
报名方式:
社区会在开展活动之前贴出通知,说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居民可自行选择参加,无特定报名方式。
授课时间:
每月一期,有些课程中会设立比拼环节,设立一、二、三等奖以及赠予奖品。
市民学校课程内容:
面授课程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文明礼仪、国学、法制教育;网络课程包括艺术类、教育类、生活类、养生类、保健类、职业培训、饮食天地、少儿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企业管理、茶文化、法律常识、法律维权、心理健康、烹饪技术、学习驿站、家庭保健。
报名热线:
尕寺巷社区:0971-6103115,学院巷社区:0971-6117032、0971-6104212,冷湖路社区:0971-6313782。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