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张
兴马小学四年级教室,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三套课桌椅。
兴马洲,位处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境内,面积为3平方公里,洲上9个村民小组共1400人,多以务农为生。
位于兴马洲中心的兴马小学曾是“启蒙基地”,也是长沙唯一的洲岛小学,上世纪70年代,该校学生近200余人,还曾办过三年初中。
2000年后,人走岛孤,生源渐少。2015年1月23日,兴马小学划拨至天心区管理,仅剩5名老师、6个学生。
6月14日,小学毕业考试后,学校送走了3名六年级学生。
存废之争不断,不久前长沙市确定暂时保留学校,新的招生通知也已张贴,目前已有15个孩子报名。
记者 雷昕
教室空荡荡的,手掌拂过黑板讲台,兴马小学老师李再求眼中的失落难藏。
6月14日,小学毕业考试结束,兴马小学送走了三名六年级毕业生。
此前,这个长沙城最小的小学只有5名老师,6个学生。这场考试后,袖珍小学再次缩员。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六年级学生宋科隆的语文课本上,《匆匆》一文标划的笔记。 上好每一堂课,珍惜时光,是兴马小学师生的共识。
岛上居民说,这些老师就像渡船,一代又一代,把学生娃送到河对岸。
【最小学校】
仅剩6个孩子,3人今年毕业
今年刚开学,校长张友良就给操场换了新国旗,他还用红纸写了几幅大字贴在教室走廊上。他希望能给学校带来些新气象。
2008年,张友良成了兴马小学的第八任校长。当时,学校师生人数还有三四十人。这八年,学生不断递减,年初只剩11人。张友良笑言,他可能会是兴马小学的最后一任校长了。
今年1月,兴马小学被划拨至天心区管理后,这个只有5位老师、6个学生的学校,成了长沙城最小的小学。
人少,五位老师堪称全能:语数美音体等课程都得教,挑水、打扫、修理等学校事务,也一应包揽。
其中四位老师住在洲外,渡船、摩托车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为赶7点40分的渡船,每天6点不到,家住跳马镇的李稼祥老师起床赶路,乘船上岛,再骑摩托车进校;晨会过后,老师们8点准时开课。
洲岛中心,一栋白漆墙面的两层小楼,便是兴马小学,村委会、卫生所也共用这栋楼。学校里,电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篮球场一应俱全。
2000年后,洲上青壮年外出打工,不少人搬离,生源渐少;轮渡上岛不易,周边孩子也不愿来此。
去年上半年,学校还有15个学生,下半年9人转校。张友良说,“剩下6个分别读四年级、六年级,每年级一个班,每班3人。”
【三人课堂】
课程一样不少重视安全教育
3月6日,教室里仅剩下三套课桌椅并排摆放。
“课程和别的小学一样,每天六节课,备课改作业,除了要看的作业本少点,该做的工作一样也不少。”张友良说。
办公室柜子上贴着总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课程除语数英、音乐、体育、劳动、品德外,还包括生命与健康、信息技术、社会实践和阳光一小时锻炼等。
安全教育是学校晨会必提之事。张友良自豪的是,建校至今,从未发生过学生溺水事故。
3月5日“学雷锋日”,李再求特意抄写了雷锋语录在黑板上。
上数学课时,李再求尤为细心。他说,三四年级的数学学四则运算,是打基础的关键期,必须学好。六年级学生宋科隆成绩最好,除了家庭作业,李再求还给他布置了两页数学题。
上下课时,校长的哨声代替铃声。哨声响起,孩子们冲出教室。尽管年级不同,孩子们都很友好,一起游戏,亲昵称呼“京伢子、靓哥、广弟”,放学结伴回家。
学生陆续转校,李再求仍在默默关注着。他得意地说:“转校的,都是班上的佼佼者。”
学校的五位老师都拿过奖项:张友良曾获市县级优秀教师,李再求获得长沙县优秀教师。2012年暮云镇教师业务考试成绩评选,12所学校中,兴马小学与暮云小学并列第一。张友良很认真地说,生源流失与教学质量无关。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