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生态之子,有什么样的生态,就有什么样的人。当然,这里我说的“生态”,既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也包括精神生态。所以,抓德育工作,首先就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态,这是基础。这就像建楼,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又快、又好地建高楼大厦。优化了德育生态,德育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在您看来,如何才算是良好的德育生态? 李建国:家庭、学校、社会,每一个阵地都传播正能量,促使生命向上,这样的生态就是良好的德育生态。对学校来说,就是每个老师都愿意做德育工作,都高兴做德育工作,并且能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您好像特别喜欢“生命”一词。 李建国:是的。在我看来,德育就是润泽生命;优化德育生态,就是要在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自主性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成长。 :“学生更好地成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基本素质达标基础上发展特长,您是如何理解的? 李建国:这些理解都有道理。我们曾经提出“快乐德育”,就是想丢掉乏味的说教,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成长。较近,我们提出了“快乐德育”的升级版――“生态德育”。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复杂的时空关系中,生态德育就是想让学生在快乐基础上,恰当处理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在关联性中成长。如果说“快乐德育”的关键词是“快乐”,那么“生态德育”的关键词就是“和谐”。在我看来,“学生更好地成长”,就是学生和谐发展。学生和谐发展当然是多方面的,不过我更看重下面几个方面:,身心健康;第二,人格健全;第三,具备一定道德修养;第四,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这些都是生命出彩的基础。 我们的很多工作,也都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开展的。比如,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我们出台了《株洲市阳光体育运动五年发展规划》《株洲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三年行动计划》,跳出体育课“跑一跑”“测一测”模式,使学生体育锻炼成为一种常态。我们规定是很严格的,把体育工作与校长任期目标考核挂钩,把学生体育成绩与升学挂钩。又比如,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我们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基地,既为全市各中小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也为全市心育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基地。我们还创建了100所心理咨询室和100所心育基地校。心育师资队伍是个大问题。我们建设了3个团队:心育研究团队、心育讲师团队、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团队。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心理课程的开发,让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仅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优化德育生态,学校是重要一环。如何推进学校建设呢? 李建国:学校如何具体落实,如何出彩,重在学校的创新性实践。我们在全市中小学校没有强制推行统一的教育模式,就是希望不束缚各学校,让各学校放开手脚,自由、主动发展,发展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多样化发展。百花齐放,园子自然香。我们教育局做的工作,就是提要求、出政策、做服务、搞督查和评价。 优化学校德育生态,是个整体性工作,从宏观到微观,都要考虑。 我们启动学校发展模式改革,以办特色学校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书香校园、传统文化传承等七类特色学校。“一校一品”正成为学校的自觉追求。 课堂是德育主阵地。我们通过市级、县级、学校三级联动推进课改,优化课堂。现在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为了让课改深入推进,我们建立课改基地,建立课改典型人物和典型学校引领机制,进行了区域整体推进课改的探索。各学校的热情出来了,纷纷开发校本特色课程。2014年,我们开展了“德育百优课程”评选活动,一共评选出100门课程。 活动是德育开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参加活动,较主要的是时间问题。我们从制度上保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时间。在校外,除了在各县(区)建立青少年活动基地,我们还创建了株洲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引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我们提倡给学生创造更多活动机会。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对小学生,少考点分数没什么,较主要是在玩中成长。我们的株洲二中,光是学生社团就有24个,学生想发展哪方面的兴趣、特长,都有相应的活动。活动多了,德育就活了。 :优化学校德育生态,教师专业化建设恐怕是关键因素。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