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没有公职相称,一律称呼同学,让我们暂时远离都市生活的喧嚣,放下手头忙不完的工作,静享这恬淡而又充实的全新生活。”廊坊市新绎旅游公司的副总马冰表示,“我们的初衷不是带您去旅游,我们要带给您健康。我们要向您展示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适应】
身着禅服开启“素食”生活模式
旅游是一种释放压抑情绪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种说走就走的激动心情。以防拥堵耽误既定行程,9月11日凌晨5时许,一行十余人由廊坊市区奔赴首都机场,冉冉升起的太阳放射出红润的光芒,微风拂面,愉悦之情,洋溢在每个小伙伴的脸庞,显得那么安然。
10时30分,安全抵达南昌机场。“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上午好!我是导游毛娟,接下来的五天时间,我将与你们相伴,希望你们能够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悟得真心”毛娟一番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
“各位同学!德修·龙虎山道教养生之旅的具体行程安排表已分发至你们手头,宾馆客房已为大家准备好练习太极、冥想打坐的禅服,以及两本上下卷道德经书,需要每天抄写,即刻起,行程正式开始。”马冰告知,这次旅行以素食为主,不许饮酒,意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体验一种更加绿色健康的饮食生活。
工作需要,平时大家西装革履惯了,猛地穿上禅服,都有点别扭,不约而同地面面相觑,露出会心地笑容。“难得这么休闲,还是随便点自在啊!”长期在机关工作的老刘同学说道,比起每天板板整整地打扮,现在舒服多了,一个字“爽”。
“嗯,以素食为主,不饮酒我赞成,在城市生活,每天应酬太多,这样最好,给紧张的胃放几天假!”媒体从业者姜同学说,这次旅行值,不用委婉谢绝,直接就推掉了天天爆满的饭局。
【叹服】
龙虎山千古之谜崖墓悬棺表演
“悬棺”是什么?为什么有悬棺?传统上,国人一般讲究“入土为安”,为何古越人要将先人葬于悬崖峭壁之中呢?
原来,这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惯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之所以葬之悬崖,一般有两种说法:“高葬者为孝”,将先人高葬,表示子孙对先人的孝道;葬的高,离天近,灵魂能升天。

清晨,道友们攀登龙虎山观景台合影留念
9月12日10时30分,泸溪河边游人如织,锣鼓喧天,解说之声通过音响萦绕耳旁,一种兴奋之情油然而生。“快看!升棺表演开始了。”几名游客话音未落,众人目光已齐刷刷地转向站立在龙虎山半山腰即将表演升棺的当地采药师。
随着锣鼓声不断急促,一名30岁左右的男性采药师,咿呀!腾空而起,在威亚的协助下,在空中攀爬、翻转、打圈···赢得阵阵掌声。当该表演者所处高度临近龙虎山半山腰开凿出的墓穴时,借助惯性,一个纵身,跨入墓穴口,稳当当站立好。
此时,泸溪河面,已有两名年轻男性采药师,乘船把棺木运至墓穴之下,采用滑轮原理,合力把棺木驾轻就熟地放置墓穴之中。
“现在看来不足为奇,因为有太多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可在当时,对于技术落后,四周都无法攀爬上去的古越人来讲,半山腰凿穴,把千余斤重的棺木放置墓穴中,简直不可思议。”众游客议论纷纷,无不被古越人的智慧和劳动结晶所深深折服。
导游毛娟笑盈盈地说,“你们都是读书之人,见过大世面,请分析下当时古越人是如何做到的?倘若答案被采纳会有重奖哦!因为迄今为止还是个未解之谜。”
是啊!古越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思索】
上清古镇聆听道家大师解读《道德经》
9月13日15时30分,身着统一禅服,到上清古镇茶道馆,聆听道家大师解读《道德经》。 夏维纪,现任鹰潭市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老子学院特聘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道法自然,在这次难忘的课堂上得到应验。就坐后,每人桌子上放两杯水,一杯茶水、一杯凉白开,品茶、论道,或许就是这种感觉。
“道,无形,但客观存在,如同地球引力一样,伴随你我左右。”夏老称,中国人信奉宗教多数出于一种功利性和实用性,其实这种信奉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