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保姆选聘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家政会所 健康课堂 家政管理 经营与思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原标题: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陆续上菜中,丰盛的午餐就要开始了!

学生观赏油菜花

学生在基地合作完成编织

学生在基地写生

栽下希望

参观猕猴桃种植基地

劳动基地喜获丰收

学生学习犁田

  党政重教兴教,“天人共育”成为区政府部门重要战略

  农家、作坊、水库,皆为教室;厨具、竹篾、鱼篓,尽是教材。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中小学校敞开校门,老师带着学生走进自然、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四育合一”,充分释放农村孩子的天性,为现代农村教育变革洒下一抹亮色,纳溪区被教育专家赞誉为“现代农村素质教育的典范”。

  这一局面的形成,离不开纳溪区政府部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纳溪区始终坚持重教为本、兴教为先,全域、全民、全程推进教育改革。据统计,纳溪区近3年投入各类教育资金7.1亿元,实施项目216个。每年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不少于500万元、教育扶贫助学基金不少于1000万元,专门用于教育发展。

  2012年,纳溪区领导在纳溪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12431”发展战略,提出“一镇一品”发展思路。特色兴区、差异化发展,成为纳溪区发展主旋律。

  合面镇曾被评为“泸州市义务教育示范乡镇”,教育资源丰富,在全区连续26年处于领头羊位置。在“一镇一品”的背景下,合面镇做出了“教育特色兴镇”的选择,随之提出“天人共育·教育名镇”的发展思路。

  在当前农村学校,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成为摆设。在安全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各学校大门紧闭,脱离农村学生的发展实际,脱离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合面镇旨在通过“天人共育·教育名镇”建设破解当前农村教育的痼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开学校围墙这道“藩篱”,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构想、路径探索,实现“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合面镇的发展思路得到区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同,并很快上升为区里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纳溪区围绕“教育名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助推镇域经济发展。

  2012年9月1日,在合面镇“教育名镇”工作推进会上,纳溪区领导提出“借力、借势、借智”的“三借”要求。纳溪区领导提出“全域覆盖,全面统筹,全民参与,全程思考论证”的“四全”措施。

  2013年7月9日,纳溪区成立了以区领导为指挥长的“天人共育·教育名镇”指挥部,下设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组、项目建设管理组等七个工作组,并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为整体推进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一个镇的教育发展,成立如此高规格的指挥部,在区域教育发展史上实属罕见。这样罕见的事情在合面镇老百姓看来,却显得稀松平常。

  多日的酷暑闷热天气后,合面镇迎来一场大雨。暴雨冲刷之下,泥泞遍地。手撑一把大伞,脚蹬一双凉鞋,裤腿高挽,区领导冒雨考察“教育名镇”建设。

  察看完太山基地后,又沿学生平常前往基地活动的小路,冒雨徒步数里直抵合面场镇。一路泥泞,一路蹒跚,区领导对“教育名镇”建设用心良苦,让同行人员甚为钦佩。“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对合面教育就有信心了。”当地村民、学生家长刘晓容说,近三年,区领导到合面督查教育名镇建设不下十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这是区领导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纳溪区,区领导被尊称为“教育书记”。无论到哪个乡镇调研,区领导一定会去学校。并且常常一个人悄无声息地去学校,不给当地政府打招呼。区领导看学校,不问考试分数,楼房操场也不是重点,他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常常去校园卫生死角细细察看。他说:“考核一个学校,不要只看升学率、及格率、优生率,还要看青少年犯罪率有没有下降,学生的行为习惯如何。”

  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四维一体”发展模式

  何为“天人共育”?这个概念源自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天人合一”,包含天育和人育。天育是指自然教育,即以农村学校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教育,培养人才。人育是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即以农村学校多样化的人类社会性资源来丰富教育,促进全体师生获得多方面、全方位、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地址:义乌市下埠头街 邮编:322000
电话: 13216240788 E-Mail:45246480@qq.com
在义乌,找月嫂、家务保姆、月子保姆、婴幼儿保姆、钟点工、服侍老人、医院护理等家政公司服务,请找义乌灵鸥家政公司,欢迎客户来人来电洽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