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学年首周,天津大学学生拿到的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该课程2学分,将于寒假后的下学期开课,分理论和实践,“学以致用,交到对象,可以酌情给满分。”已毕业校友调侃道:没赶上好时候。
对于网友的调侃,虽带有几分玩味的意味,但仔细想来,还是颇有值得反思的地方。爱情,作为人类真挚情感中最美好的象征之一,古往今来不论是在神话故事还是文艺作品,爱情都是日久弥新,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题材。而在现实生活中,何种职业,何种身份的人,对于一段完美爱情的追求始终是人性中最质朴的天然诉求。但是,爱情生长的地方就会有现实力量的约束,这出现在文艺创作中的桥段其实也一直在现实中上演,只是文艺创作的初衷为了宣扬爱情的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但在现实中,当情窦初开的年纪,少年少女懵懂的感情发芽,从生理意义上来说,实属正常也是符合规律的,但是家长和老师出于对早恋的本能恐慌和前途担忧,视所有的私人情感萌芽位洪水猛兽,必须被坚决遏制并让位于学业,如此和自然规律相背离的做法,更是对个体情感的漠视。这也才衍生出很多问题,例如,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情感指导,导致步入社会后产生对于异性的社交恐慌、遇到现实感情问题手足无措,形成感情盲区。而包括现在的所谓的“剩男剩女”等社会问题都与之不无关系。
正确的恋爱观同样是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必须具有的,并连同个体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对于恋爱观的树立当是包括家庭、学校理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的确是我们的教育中需要直面的问题,补齐当前教育体系中对于学生恋爱指导的短板势在必行。天津大学的恋爱课堂的开设,不仅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恋爱社交引导,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恋爱观和婚恋观,而且,对学生们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社交心理大有裨益。其实,早有言之,人类最大的恐慌都来自于对问题的逃避,恋爱教育更是如此,消极逃避,一味打击其实并不能形成对于学生的保护机制,就像如今被备受关注的性教育进课堂一样,恋爱和性教育都是人类的自然情感和需求,越是回避,学生越是好奇,越是禁止,越想尝试。“恋爱课堂”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是对学生情感要求的正面回应,让学生们能够大方倾吐情感诉求,直面感情中很多问题,而学校如果能够在这些层面给予足够的引导,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而且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部分,并将成功交到对象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这样的课程设置一改往常说教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并能学以致用,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和探索。
其实,个体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自然规律,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过程,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最需要做的就是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切记消极回避、违背规律,也唯有此,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陈嘉)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