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9
“真正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
——记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教师李庾南

人们将李庾南和几个数字联系在一起:两个“58”,58年躬耕三尺讲台,58年连续不断担任班主任,创造了“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班主任”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一个“37”,从1978年至今37年,持续不断开展教学科研,创立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论和操作体系,获得多项教学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人们赞誉她为“真正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
——题记
播洒仁爱的追梦者
江苏省南通市是享誉国内的基础教育高地,涌现出许多省内外知名教师。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李庾南,便是其中一员。
半个多世纪来,她扎根一所普通中学,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学生,虽然年逾古稀,至今仍然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素质教育领域,她获得丰硕果实,赢得“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30余项荣誉称号、40余项学术称号。她对中学数学教育挚爱,不懈追求,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她在立德树人、孜孜跋涉、不断精进的路上留下的深深足迹。
李庾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追梦者”。从1957年走上讲坛第一天起,她就立志成为南通先贤、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所倡导的“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好老师,直至今天,依然对这片洒满她半个多世纪辛劳汗水的土地怀有深厚感情,对执着追寻的教育事业怀有不尽挚爱。她说:“我离不开讲台,学生也舍不得我!”“启秀园”里这棵“常青树”,至今依然在编、在职、在岗。老师和同学们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早晨7点,李庾南准时笑吟吟地站在教室门口,迎候每一位学生,接下来,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接受青年教师请教、指导徒弟上课,下午准时到教室送学生放学,有时还要接待一些从各地“李庾南实验学校”前来观摩教学的教师,或带领研究所成员下乡听课指导。无论多忙,她一节课都不肯落下。有一年,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右手腕骨折了,在绑着石膏的一个多月里,她一节课都没有缺席。右手不能写字,就用左手板书,强忍疼痛坚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于家庭,李庾南一直抱有“关心不够”的愧疚,有一次,爱人患阑尾炎被推进手术室,她简单地处理了必要事务,毅然走向给外地教育访问团上示范课的讲台;年迈的母亲生病卧床,她很难尽一个女儿责任,倒是常常敦促自己的女儿“多照顾照顾奶奶”。近几年,经常有慕名而来的高薪聘请,但她始终没有离开启秀中学三尺讲台。私下里,有人称她“傻瓜”,也有人喊她“超人”。李庾南对此淡然一笑。她在《我为师的三重境界》中说:“世上哪有超人啊!有好多回,我也有放弃的闪念,但是只要一想到我从事的是一项神圣事业,一接触学生那求知若渴的期盼眼神,一打开熟悉的课本、作业本,我的决心和信心又回到身上,于是又精神抖擞地投入我和学生共有的课堂,投入我钟情的教改实验。”
“人总要有一点精神的”,她时常这样勉励年轻教师。她工作满负荷,连轴转,休息时间也不放过。近年暑期,她婉拒多种旅游、休养机会,窝在家里完成《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等专著和视频学案。
2010年,因往年教学实况录像反响很好,人民教育出版社再次邀请李庾南拍摄初中数学同步学习指导,当时她教初三,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她把拍摄时间安排在周六和周日,每次星期五下午上完课匆匆登上去北京的火车,第二天早上一下车就不顾旅途劳顿投入拍摄,星期日一拍完,又赶上晚上回南通的火车。就这样,一连数个星期,嗓子嘶哑了,吃两粒润喉片继续拍。每天拍摄6至8小时,在摄像室的高温下炙烤,拍摄人员都喊“吃不消”,但70多岁的李庾南却不喊一声累,马不停蹄拍摄84个小时,出色完成了拍摄任务,为全国初中学生和数学教师奉献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