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知识,同时有效地为3~6岁幼儿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评估教学效果,应对这门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探索、考试考核方法改革、教学改革实施、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反思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课程改革 乔治·莫里森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水准和背景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性的四个维度之一,幼儿教师要有与儿童发展相关的准备课程学习。随着幼儿园对教师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课程应注意与幼儿生活相结合,努力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学前教育基本知识以及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一的数学教育应用能力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的数学以及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措施等等,具有全面性、应用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应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基础理论,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措施,并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幼儿园教师需要在真实而生动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通过对实践的反思,将教育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但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仅以教材为主,教学实践机会也较少。笔者尝试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改革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开发理念,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教学以实际工作情况为引线,突出教学的年龄特点,最终达到以下具体目标:一是进一步探讨和创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新的环境,二是优化并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四是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工学结合”,五是让学生掌握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内容整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通常包括:感知集合、量、几何形体、数概念、时间、空间等内容。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思路为按照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再配合相应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此次课改,我们把各部分内容分别融入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中,使得学生能像在幼儿园教学一样,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同一内容的不同难易度的教育。例如,小班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包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能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三)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生活体验,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幼儿听、说、读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教学的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感受能力,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注重小组合作能力。除传统讲授法之外,还可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讨论法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节课不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总结和归纳。例如,在大班教学活动“认识整点”中,课前将案例的教学过程发给每个小组,先进行案例分析,要求小组阅读讨论后补充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课上分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教学,小组内进行试讲,所需教具、学具自行准备。最后,总结“认识时间”活动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考试考核摒弃了以前的单一化理论考试,而采用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课程学习评价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与终结性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小组活动记录、到课率、课堂表现、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考核中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例如,对小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首先由小组自评,总结本组教学活动表现,再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点评总结,最后形成对该小组的综合评价。终结性结果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设计课程和讲授课程的能力。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前期准备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