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工委 苟仲文 书记:
第三,释放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的主动发展。总有问题说,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学生学得很好,但是到了美国,到了西方的国家也学得很好,但就是好像创造力很差?因素很多,但是有一点因素是不是我们作为教育界、教育者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学生们很小的时候,没有保护好他们这种创造的天性?现在都是千篇一律的,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但是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所有这些事情,这样的一些做法我们教给孩子的主要就是别人已经会的东西,这个事件是存在的东西,答案也是固定的东西。我们能不能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把孩子的答案当作正确答案来对待呢?你说他错了,我说不错,即便他答得错了,但是只要是他脑子里面答出来的,我认为就是正确的,因为他到了一定的时间,他自己就知道。我们的教育者是要启发、挖掘他脑子的主动性。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重视孩子主动性的挖掘,而是引导、推崇固定模式去做、去学,去想,所以什么天真、单纯、好动、爱玩,这些在我们的教学里面都是贬义词。我们的教育确实给学生的评语里面,后面有一句话,就是“课堂好动”,好打架,好玩。我们的教育者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这些评语是不是对某一些学生的伤害?
“钱学森之问”大家是知道的,“钱学森之问”问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管是考试也好,教学也好,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我们现在在进行教育改革,首先考试上要改,考试改什么?就是保护学生天性的角度来改。一个人他有左脑和右脑,每个人的大脑结构是一样的,但是整个细胞和他的架构是不一样的,另外在架构里面每一个细胞往里面充填的时间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怎么充盈学生的大脑?这是教育应该研究的,老师应该注意的。而不是我们现在想的课时、课表、考试、升学。如果我们要给国家培养人才的话我希望我们也要考虑这种充盈,怎么让这个大脑激活,大脑更富有活力。
第四,读懂儿童。为什么再强调一下“读懂”?前面两位专家已经提到,当下的儿童已经不是以前的儿童,当下的儿童最大的变化是,他们的学习媒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以前老师不教的,学生大部分不会,现在是老师不教的学生可能也会了,老师没教的可能学生也懂的,甚至学生懂的比老师还要宽一些。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去理解他?媒介变化是最主要的,以后变化还会更多。我们怎么适应媒介变化以后的学生?这就是新世纪。
这里提到,发生的变化,阅读纸张,以前是阅书本,现在是多媒介、多媒体的阅读。以前是面对知识点,现在是海量的信息。以前是被动的接受,这个孩子我说你去做,现在人家主动就在搜寻。老师在课堂上讲,底下在看手机,这个现象看你怎么引导,有的学校就不怕学生看手机,你就看吧,但是你要引导,我在上面讲的时候,是不是引导学生他已经在手机上查你的,你讲的对不对,查到的东西是不是比你讲的更丰富?所以主动搜索无处不在,不要光认为学生在看手机是在打游戏,打游戏我们是不支持的,但是一个学生用两个脑子对付你的教学,这是现在非常现实的存在。权威说教和理性疏导,以前是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现在学生可以挑战你,你就要理性的进行疏导。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