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10月23日讯(通讯员 姚家琦 赵向荣)孩子患病让家长心疼,而带孩子上医院更让家长头疼。伴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挂号难、就诊难、住院难这一“心病”成为诸多医院管理者难以破除的医疗改革症结?10月23日,在湖南省医院协会儿科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省儿童医院联合省内45家市县基层综合医院筹建儿科医疗联合体,先期推出五项措施打通六个绿色通道,与省内206名医院管理者及儿科医务人员探讨分级诊疗制度的具体实施。

湖南省医院协会儿科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选举产生首届委员
省儿童医院用五个措施先期打通医联体六个绿色通道

新当选的湖南省医院协会儿科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姚旭作主题讲座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省医院协会儿科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姚旭介绍,省儿童医院将重点打通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危急重症转运、远程会诊、信息共享及学科人才培养六个绿色通道,打造全面合作模式的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姚院长表示,湖南省儿童医院目前已联合45家临床指导医院,建立覆盖全省的儿科医学发展平台,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重建儿科分级诊疗。
据了解,这五个措施分别是:一是针对危重症患儿及康复期患儿的不同诊疗需求,上线区域性院间转诊信息平台;二是避免重复检查而增加医疗费用,同时有效缩短等待时间,推出云影像诊断会诊;三是开展儿科医学教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理论水平,开设儿科课堂远程教学;四是开放医院数字图书馆,向基层儿科医务人员赠送免费下载权限,最新医学科研文献和动态可随时在线获取;五是组织儿科专家团,在全省范围进行专业学术巡讲,面对面地开展教学和儿科诊疗技能的培训。
建立纵向“医疗联合体”,重建儿科分级诊疗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处处长王湘生解读分级诊疗制度
在同期举行的湖南儿科管理研讨会上,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处处长王湘生表示,建立医疗联合体,是当前推进分级医疗制度建设的有效方式。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4年全国25860家医院中,三级医院仅有1954家,但是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量却达到了14亿人次,占全国所有医院诊疗人次的47.1%;而位于最底层的一级和未定级医院有17056家,却仅仅提供了3.2亿人次的诊疗量。一级与三级医院在数量与服务提供量上的巨大反差,显示出我国医疗服务格局的极度失衡。
“重建分级诊疗制度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医改进入新阶段,医疗服务发展模式开始转型”,王湘生表示,对于分级诊疗,国际上并没有固定与统一的模式。如英国采用NHS制度,把全科医生和医疗机构作为并行的医疗服务板块进行设计,美国则采用“管理式医疗”,引入第三方管理,利用各保险公司以及健康组织竞争形成费用约束倒逼机制,将患者控制在基层就医。对于我国来说,实行分级诊疗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建立全科医生队伍和提升基层医院以及县级(二级)医院的服务能力,从而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以一“抵”千,儿科医生忙翻了却“愧对”满意度
“儿科常被称为’哑科’,儿童诊治难度高,医护人员压力大,儿科已成为‘无奈之选’。”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1.1万人,而儿科门急诊量却达到4.65亿人次。我省共有儿科医师10206人,全省门急诊量突破1400万人次,“儿科医师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姚旭坦言,儿童用药剂量小,用药品种有限制,也不适宜做过多医疗仪器检查,因此儿科往往成为收入“困难户”科室。薪酬待遇低,医院不愿对儿科投入更多,致使儿科成为长不大的“小儿科”。这也成为一些基层医院儿科医生人才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同时导致了大量的患儿涌向大城市专业儿童医院,排队、等候等问题接踵而来。
强化基层儿科力量是分级诊疗的关键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