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育儿专家介绍育儿经验 护理新生儿家长易陷三误区 |
|
|
|
|
|

“好妈妈课堂”吸引了许多准爸爸、新爸爸。图为爸爸们练习实际操作。 南宁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讲“好妈妈课堂”,育儿专家介绍育儿经验 护理新生儿 家长易陷三误区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刘冬莲 文图 孩子出生几天,粉嫩的皮肤变黄了;孩子四五天不便便……这些“大问题”让新爸新妈们手足无措,但在育儿专家眼里,这都不是事儿。10月25日,南宁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创业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好妈妈课堂”,请来专家传授育儿经。 前来授课的是原南宁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妇产科主任医生甘柏柳。看着讲台下数十名新爸新妈、准爸准妈,以及未来的爷爷奶奶们,甘柏柳告诉大家:“婴儿的护理,重点在保暖、喂养、护理、预防感染四个方面。” 关于黄疸 新生儿出生两三天后皮肤变黄,这是生理性黄疸,正常。 甘柏柳说,宝宝出生后的两三天,出现肉眼黄疸,甚至全身皮肤黄染,四五天后达到高峰,7~18天可消退。这段时间要给婴儿多喝水、多吸奶。而病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24小时就出现,两周后还不退,宝宝还哭闹拒奶,黄疸指数升高,这种情况下就得看医生了。 关于排便 “还有许多新家长反映,孩子天天吃母乳,但两三天、四五天不大便,也不痛苦。等到排便时,量也不特别多,还是黄色且软软的。”甘柏柳说,这叫“攒肚”,是孩子消化能力提高后,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形成排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惊慌。有专家认为,哪怕孩子10天不排便,只要排出的大便性状正常,仍应看作是正常的。婴儿正常的大便是,吃母乳金黄色,吃牛奶淡黄色。如果出现水样便、蛋花样便、脓血便、白色便、柏油便,就存在健康问题,要去看医生。 三大误区 此外,甘柏柳还提到了家长易陷入的三个误区。一是认为婴儿出生1个月内,看不到、听不到,但其实孩子都能听到感受到;二是认为婴儿吮吸手指是父母关爱不够,但这其实是孩子最初学会的行为之一,是乳婴儿所具备的智慧;三是喜欢擅自给婴儿喂黄莲和熊胆,这容易诱发婴儿急性溶血反应,使红细胞被过度破坏。 婴儿哭声有“内涵” 无论多乖的婴儿都会哭。甘柏柳说,婴儿不会说话,通过哭来表达,怎么听哭声也有讲究。她还给出了一些辨别的方法: 饥饿:孩子哭声洪亮,哭时头来回活动,嘴不停的寻找,并做吮吸状,一喂奶就停,吃饱后安睡; 冷:哭声减弱,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身体紧缩,保暖后就不哭了; 热:如果哭得满脸通红,满头是汗,身上也是湿的,这可能是被窝太热或衣服太厚了; 换尿布:有时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这时应该是要换尿不湿了; 生病:不停地哭,用什么办法都没用,有时哭声尖而直,伴有发热、面色发青、呕吐,或者哭声微弱、精神萎靡,不吃奶,这是病了,得尽快看医生。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