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11日电 “妈妈,我很好,生活好,学习好,身体也很好,您放心工作吧!”通过视频,远在浙江打工的妈妈看到女儿健康的笑脸开心地笑了。这是平塘县大旺寨“留守爱心之家”活动室里温馨的一幕。
大旺寨留守儿童之家的负责人杨新军说:“定期让孩子们与父母通过可视电话见上一面,如同父母回到了自己身边,孩子们的小脸上都乐开了花。”

孩子们纯真的笑容。
早些年在外地打工的杨新军夫妇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留守孩子的家长都是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孩子留给在家的亲戚和老人照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活失助、学习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由此,他们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乡创办“留守儿童之家”,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得以安心工作。于是他们夫妇二人在2013年2月份自费创办了“大旺寨留守爱心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这也是平塘县城第一个留守爱心之家。
经过两年的发展,托管的学生数逐月上升,由第一个月仅有10几名学生到最多时候有168名留守儿童。如今,这个900平方米的爱心之家有95名留守儿童,63名学前儿童,他们来自平塘县的各个乡镇及外县。
开学快两个月了,杨新军、罗曾凤夫妇几乎没有片刻清闲。90多个孩子的吃穿住用,每一件他们都必须亲自操持。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12点,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早上,他们负责把孩子们送到学校,放学再接回来。夜里,至少查房三次,看看孩子有没有蹬被子,衣服、书包有无需要缝补的地方,还要留意孩子是否生病。这样的生活,他们已经坚持了整整两个年头。在所有的孩子眼里,罗曾凤就是大家的“爱心妈妈”。对于年纪特别小的孩子,罗曾凤还要承担起母亲的责任,教他们洗脸、洗脚、刷牙,晚上哄孩子入睡。
为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杨新军夫妇还专门设立了辅导课,针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耐心讲解。课堂上的杨新军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课外的杨新军更像慈父,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子女看待。
此外,杨新军还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更多的关爱。在杨新军夫妇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下,孩子们和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们已经是孩子们眼中的第二个爸爸、妈妈,孩子们都亲切的叫他们“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