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可见他对儿童的敬意。我国明代的李贽也称“夫童心者,真心也。”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不难认识到他们对童真的推崇。那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去对待我们的儿童呢?时代的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从“以人为本”到今天的“儿童本位”,这就点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管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充满童真、童趣,把“儿童本位”的思想落到实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只要充满童真、童趣,就能让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得到发展,就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我们都知道,儿童是带着对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学校、对生活、对理想、对这个五彩的世界,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的期待,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担负着放飞儿童梦想的责任。我们何不在这方沃土上把方块字连缀在一起,让儿童奇思,让童心妙想,让童趣横生。让童真、童趣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创生为儿童成长的摇篮。
一、让童心激活文本的灵性。
儿童是单纯朴素的,童心是晶莹透明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习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让童心赋予学习内容的灵性,使童心与文本和谐统一。教学《梦已被染绿》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春风、春光、春色、春之声的无穷美妙和勃勃生机,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里大地新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小朋友户外活动多起来的景象,接着插入导语:“小作者的梦是怎样被染绿的呢?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看看吧!”紧接着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然后我以导游者的身份范读课文。此时孩子们的视觉感受是美丽的山水画卷,听觉感受是优美的音乐和入情的课文朗读,他们已完全陶醉于春天秀美的景色中。让孩子心动的情境创设和充满情趣的自主、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极大地撞击了孩子们的童心,孩子们用童心品读,用童心感悟,用童心述说着美丽的春天:“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 “春雨沙沙,唱着歌儿来了。”“春天来了,小蝌蚪也来了。”“春天来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地穿上了绿衣裳说明春姑娘来了。”……说得多好啊!多美丽的春天啊!孩子们感受到和体验到了春天的美,这春天的美通过语言进入了孩子的心灵,把课堂学习与生活主动地衔接在一起了。整个课堂情浓浓、乐融融。语文课堂成为了孩子幸福成长的沃土,成为一次有滋有味的精神会餐。
二、让教师的激情震撼孩子稚嫩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孩子不能领略所读书籍中词句的美,他就看不到周围环境的绚丽多彩。”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得下水,也就是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稚嫩的情感与教师的激情产生共鸣。
语文教学不应该死板的说教,而要教师像个诗人,激情四溢;像个画家,洋洋洒洒……根据教材的需要,教师的角色要不断地转换,使整个课堂充满激情,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充实。在教学《海上日出》、《枫叶如丹》等写景散文时,我总是满怀激情地范读课文,或轻松愉悦,或激情昂扬,或如春风拂面,或似阳光沐浴。当我带孩子们一起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歌时,我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杨万里,在一个夏日的早晨,我来到净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看到了多姿多彩的六月西湖,不由得作起一首小诗,与朋友共勉,即兴摇头晃脑地朗诵起来。孩子们看到我如此投入,也瞪大着眼睛,仿佛看到了那阳光照射下的鲜艳的荷花和一碧千里的满池荷叶,他们也不禁跟着吟诵起来,并轻松地背出来。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