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名称《星星家园·实现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教育课堂梦想》
2. 项目简述
(1)项目背景信息
自闭症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病因不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的教育干预。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报导了4例自闭症儿童以来,至今已确诊了180万自闭症患者,其中儿童大约有40万。就云南地区就都近万名孤独症儿童,并且孤独症儿童患者的数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随着自闭症儿童数量迅速增长,西南地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云南省作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经济水平总体较低,人们的意识也较为落后,对孤独症儿童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偏见。尤其一些边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孤独症的认识、诊断和疗育基本处于空白。现在,就云南省而言,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从事孤独症儿童疗育的机构都很少,目前全云南省只有三家机构(政府一家、民间组织两家)。政府对于孤独症儿童教育的资金支持极少,资助政策还有待完善。因此云南省的孤独症儿童训练费用重担几乎全压在了每个家庭上,这对于经济收入低,又需要长期做训练的孤独症儿童家庭而言,无疑是很重的负担。
昆明洛克米儿童潜能拓展中心自成立起,始终把“为孤独症群体与社会搭建桥梁,使其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享受正常化的生活”作为愿景,但由于场地的限制、教学设施的欠缺、师资不够专业等原因,机构在探索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现状来更好地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服务。
(2)选择原因
2012年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志愿者团队有机会与昆明洛克米儿童潜能拓展中心结缘。目前,到本机构做训练的孤独症儿童大多来自昆明及其周边城市(红河、曲靖、安宁、宣威、会泽等地),其中30%以上的家庭属于工薪阶层,70%以上的家庭来自农村。对于这些家庭而言,要坚持为孩子在昆明做长期、系统的训练需要承担很大一笔费用,除了训练费,还有租房、生活等费用。所以,即使很多家庭想尽办法借钱让孩子接受训练,也只能坚持一段时间,无力长期为孩子提供专业的训练。
希望通过申请该项目,为这些贫困的孤独症儿童减免一部分的训练费用,帮助这些家庭减轻负担;同时开展一系列社会融入教育活动,使孩子得到较长的持续的专业训练服务;提高自闭症康复训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优化机构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环境,搭建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及社会融入模拟课堂,实现愿望,创造性的开展社会融入活动,体验校园生活并给予教育活动补助。
创建一个实体教室、培训一批专业教师、创新社会融入教育活动载体、凝聚多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这样可以使得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因为一个暂时的项目而得到长远发展的益处,非常值得申请。
(3)项目内容简述
1、创建一个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入教育模拟课堂,实现孩子们的梦想;
2、优化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环境;
3、开展校园体验活动;
4、资助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入教育的教师技能培训;
5、形成科学规范的关爱自闭症儿童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模式。
3. 具体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1月一3月):构建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入教育“模拟课堂”。主要进行购买教学桌椅、用具、教材、黑板等;对教室进行装修(包括墙体粉刷、线路布排、课堂标语定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资助,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教学技能,更好为学生服务。
2、 投入使用阶段(2013年3月起):充分发挥“校园模拟课堂”的作用,对参训儿童进行教学,使其能从中获取乐趣与快乐,并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有所增强,打牢进入校园这一过度期的基础,使他们通过模拟化教学真正能走进校园。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在让孩子完成特殊教育课程的同时,每日安排两堂模拟课堂进行教育,以此给予加强。
3、建立科学规范的关爱自闭症儿童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模式。以大学生爱心社团为基础,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形成有规模的长期服务的大学生志愿团队和志愿服务活动,以便项目结束后可以继续进行志愿服务。
3、校园体验教育阶段(每年6月、12月):每季度安排一次校园体验教育,由中心教师和志愿者陪同参训儿童走进校园、坐进课堂,利用2天时间与正常小朋友共同接受教育。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