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保姆选聘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家政会所 健康课堂 家政管理 经营与思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碧江区: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今年7月17日这天,对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的留守儿童沈旭来说,是难忘的一天。

收生日礼物、吃生日蛋糕……对于这些,沈旭过去只能是憧憬一下,而7月17日这天,曾经的憧憬变成了现实。当天,当地政府联合爱心服务队,为沈旭及同村的6名7月份出生的留守儿童过了一个特殊的集体生日。

这是碧江区以“民心党建”为抓手,发挥干群连心室的阵地作用,整合驻村工作组、学校、家庭、社会等力量组建爱心服务队,逐步完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帮扶联系横到边纵到底

碧江区现有1万余名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如何及时掌握这些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如何及时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关爱?碧江区采取“县级领导联乡、机关单位联村、党员干部联户”的帮扶形式,每名县级领导走访1个贫困村,联系10户以上贫困户或留守儿童家庭户。依托干群连心室,发挥党员之家、群众之家、留守老人之家、留守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科技服务之家的作用,做到“有活动场地、有管理制度、有清晰台账、有特色活动、有专职队伍”,精准发现和帮扶留守儿童。

“这电灯是唐叔叔帮我们安上的。”灯塔办事处坳上坪的留守儿童唐淑芳介绍家里的生活情况。唐淑芳三姐弟是驻村干部唐秀军的联系对象,唐秀军时不时给他们送去衣服、粮油等生活用品,并与供电部门协调向他们免费供电。

该区各帮扶部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学校教师、党小组组长、村民组组长及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程,成立邻里互帮爱心队20个,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开展伦理、心理和生理等培训活动。

今年以来,该区通过党建带团建、高校与社区合作,邀请铜仁学院心理学专家,招募社工学、心理学专业学生志愿者20余名,创建了四点半课堂、亲情聊天室、心理疏导室、业余辅导室等。

此外,碧江还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组作用,整合民政、教育、扶贫、妇联、团委、残联、民间慈善机构等部门资源,帮扶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据统计,2012年以来,单是江苏省常州市爱心社就帮扶该区困难学生83.75万元。

完善制度保障不留盲区

“我们拟定了留守儿童帮扶协议书和监护人管理协议书,爱心队伍从15人发展到76人,帮扶全村116名留守儿童。”滑石乡老麻塘村驻村干部罗贤刚介绍。

今年,碧江区完善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制定了交心谈心、家长联系、应急处置、学习生活帮扶等措施,成立了驻村工作组、学校、村两委为主体的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组建由驻村干部、教师、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家教走访团,对留守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

“我们每周都要召集自己联系帮扶的留守儿童集中2次以上,详细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动态。”据桐木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蒋榕介绍,该乡采取包组干部+学校教师+留守儿童近亲属对留守儿童的“三对一”模式,对辖区内144名留守儿童的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排查。挑选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每位教师帮助3至8名留守儿童,检查他们的作业,了解他们的生活、心理状态。

目前,碧江区创建省级留守儿童示范学校1个、区级留守儿童示范学校2个,建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50个,成立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志愿者队伍。

“我现在会弹吉他了,有机会我一定要登上学校的舞台。”得益于爱心老师的帮助,灯塔中学七年级留守学生张海显得很开朗。

依托少年宫,每月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成就感和积极性。如今,碧江已投入200余万元,建成乡村少年宫6所,近2万未成年人受益。

解衣食之忧助健康成长

“我爸妈在福建打工,村里经常给我们送来学习用品。”灯塔办事处马岩村留守儿童卢凤林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灯塔村由驻村干部组成的“爱心家长”、留守妇女组成的“爱心妈妈”、教师组成的“爱心老师”结成“爱亲3+1”帮扶对子,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建立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生活水平,对因病致贫的家庭留守儿童开展动态帮扶服务。

碧江区现有166名孤儿,对其中110人进行分散供养,月供养标准为每人600元;对56人进行集中供养,月供养标准为每人1000元,并将供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目前,380名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已纳入城乡低保对象。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地址:义乌市下埠头街 邮编:322000
电话: 13216240788 E-Mail:45246480@qq.com
在义乌,找月嫂、家务保姆、月子保姆、婴幼儿保姆、钟点工、服侍老人、医院护理等家政公司服务,请找义乌灵鸥家政公司,欢迎客户来人来电洽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