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真的会爱吗?
4月5日,义乌爱伯特体验教育团队组织了30多名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一起前往赤岸羊印慈溪村参加户外活动。这天一早,孩子们要先分组从义乌市区的菜市场买菜,到慈溪村后,以组为单位,向农户借来灶头煮中饭。整个过程家长要注意观察,适时指导,而不能指手画脚,更不能出手“抢”孩子们的活。
活动内容设计得环环相扣,但现实生活常有各种意外。因为恰好是清明节,天气又好,当天出行的车辆很快造成了道路拥挤,挤挤挨挨来到慈溪村,各色小车已把村道堵得水泄不通。加上阳光越来越猛,晒得人口干舌燥,而午饭还远远没有着落,有些家长就有了些想法甚至抱怨。
随行的爱伯特负责人严伯恩笑眯眯地说,家长的这些情绪他们看到了,也能够理解。体验教育本身就是为了还原生活的真实过程,重在让孩子接受过程的锻炼,而不只是盯着结果。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意外,是坦然接受意外,理性地随机应变,还是抱怨、懊恼、退缩?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这种户外体验活动学到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借这样的春日享受美好的时光,却没有注意到,我们在意外面前的某些情绪流露,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有毒的情绪,是会伤害孩子的。
由此,严伯恩总结了一句:不要只想拿好听的话改变孩子,而要做出好看的事影响孩子。尤其是在遇到生活中各种“意外”时,你是怎么做的?抱怨,发脾气,接受还是面对? 用心陪伴,何时变得艰难?遇到事情产生的“情绪点”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崩溃点”,也可以是“感悟点”。从心理上这一个个敏感点做起,转变自己,严伯恩说,他也是在做儿童体验教育的过程中慢慢领悟的。
最初,严伯恩做的是少儿艺术培训课程。学艺术应该是很开心的事,他却发现许多孩子并不快乐,同时他也看到,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反倒弱了,缺少感恩心,很难体会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让孩子找回幸福感,快乐而自由地把才能发挥出来?有感于此,他转而办体验教育培训。希望孩子们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重新体会纯粹而真切的快乐,找回活力,找回自信与独立。
渐渐地他又发现,只是玩终究缺少内涵,而且孩子们在外面玩高兴了,回到家却又一切照旧。孩子显现出来的问题,背后都有父母的因素,而这一点又为很多父母忽视。怎样才能让父母意识到这些问题?只有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来体验。
看似简单的理念,却有实践上的困难。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和生意,陪孩子玩这种事暂时无法纳入他们的每日议程,而在观念深处,也暂时不能接受孩子的问题就是他们的问题这种说法。当然,放手让孩子走进自然,独立买菜、做饭、种菜、搭帐蓬,许多父母也有切实的担忧,比如安全保障问题、学习时间问题,这也是有些家长不接受这种教育理念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样,一步步、一年年走过来,认识到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鼓励孩子多接触自然与社会,自己也更多地参与到亲子关系调整中来,不管这种转变更多的是主动还是被动。 真切发现,自己也在成长
“妮子妈妈”说,她以前是个标准的事业型女性,整天忙生意,对家庭、孩子的关注度几乎为零。大儿子的成长留下了许多遗憾,她觉得自己作为妈妈是遗憾的。之后,小儿子慢慢长大,她竟然在小儿子身上看到了大儿子以前出现过的问题,这让她的焦虑陡然增长,似乎看到了遗憾即将重复。
在这种焦虑下,去年一月份,她把孩子送进了爱伯特体验教育冬令营。从冬令营回来的孩子让她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吃饭前会先背感恩词,会说“妈妈你辛苦了”;晚上会自己把袜子洗掉,还会问妈妈要不要帮她洗袜子。这是养尊处优的孩子之前从来不曾有过的举动。
从那以后,不管生意多忙,她坚持每个周末带孩子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她说自己真的是在跟孩子一起成长,以前自己很专制,以老板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命令孩子照着自己的想法去做。现在她开始回归家庭,体会孩子的冷暖悲喜,慢慢体会到与孩子的心灵有连结是什么感觉。她以自己的体会创建了一个“播种阳光,爱在自然”的亲子活动群,主旨是回归家庭和谐,希望家长们可以做到有效陪伴,如果再不陪陪孩子,孩子就慢慢长大了,共同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说到做到。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