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8080/jmrb/html/2015-03/04/content_392763.htm,id:0
昨天是第16个全国“爱耳日”,围绕今年“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的主题,市残联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特教中心”)编印了3000册安全用耳科普小册子广为派发,并将在3月中旬组织70名听障儿童的家长开展“听障儿童家长修身课堂”讲座。 经过“爱耳日”的宣传和推动,如今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家庭懂得了“早发现、早康复”的道理。据悉,2003年前往特教中心报名读书的孩子年龄都在5岁左右,有的甚至超过6岁。现在,有的家长甚至抱着3个月大的聋儿来参加这里举办的亲子课堂。 □江门日报记者梁绮桦通讯员王书玉 噪声是造成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 据特教中心负责人冯经彩介绍,全市目前持证的听力残疾人4437人,而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 为唤起社会对非职业性噪声、特别是娱乐性噪声的重视,促进公众树立保护听力的意识,养成安全用耳的习惯,特教中心专门制作了3000册安全用耳科普小册子,发放到各大医院保教科、挂号服务中心、社区及各大高校青协、爱心社等社团,再发放给目标群体。 建立听障儿童和家长的互动沟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听障儿童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普遍存在以否定式或封闭式的问题取代沟通,听障儿童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期望值不合理的问题。为此,特教中心计划在3月中旬举办‘听障儿童家长修身课堂’,建立亲子互动沟通的桥梁,帮助家长实现亲子之间、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彼此支持。”冯经彩对说。 社会对聋儿接纳度越来越高 据介绍,经过“爱耳日”的宣传和推动,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家庭懂得了“早发现、早康复”的道理,而且听障儿童家庭间的支持度大大增加。社会对听力残疾儿童的接纳度也越来越高。“加强听力残疾的预防与康复,提高安全用耳意识,不在一朝一夕,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冯经彩说。 据悉,2003年特教中心开班时,来这里报名读书的孩子年龄都在5岁左右,有的甚至超过6岁。现在,有的家长甚至抱着3个月大的聋儿来参加亲子课堂。以前只有妈妈带着孩子来报名,家里人往往埋怨妈妈生了个耳聋的孩子。现在,很多是爸爸妈妈一起来的,有的爷爷奶奶都跟着一起来。在康复过程中,大部分家庭成员都能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过程中。 相关链接 如何 安全用耳? ●听个人音频设备时可以调低音量。 ●如果经常去ktv、酒吧、体育赛场和其它嘈杂场所,可以使用耳塞保护听力。 ●让听觉器官不时短暂休息。去ktv、酒吧、体育赛事和其它嘈杂的场所时,不时离开让听觉器官短暂休息有助于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 ●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呆在场所内比较安静的地方也能减少接触噪音。 ●限制每天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时间。将个人音频设备的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将有利于减少接触噪音。 ●如出现耳鸣,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上),听门铃、电话铃等高音时有困难,或者在餐馆或其它社交场合等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则应寻求听力专业人员的帮助。 ●利用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提供的服务,定期检查听力。此类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听力损失的初步迹象。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