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郑州9月24日专电 画、画,我们来画个大泡泡……9月20日,在郑州康达自闭症儿童能力训练中心的教室里,10名平均身高1米左右的“袖珍教师”和自闭症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教室外,人们加油鼓掌。
2013年底,平均身高不足1.3米的“袖珍人”组成的“袖珍老师”团队,在郑州康达教育能力训练中心表演,“袖珍老师”能歌善舞,表演花样多引起轰动。“他们外形和声音都和普通的儿童相像,如果请他们来当老师,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会不会有效果呢?”见到 “袖珍人”后,郑州康达教育能力训练中心主任张桂娥大胆设想。
2014年3月,张桂娥大胆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课堂上,“袖珍老师”们带领“小雨人“一起跳舞、做游戏,和他们一起做生日蛋糕,哭闹少了,欢笑多了。受他们影响,一些从不愿与别人交流的自闭症儿童开始主动与“袖珍老师“做起了游戏。
来到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已经36岁、身高1.2米的杨莉第一次见到了自闭症孩子。她发现,孩子们对所有事情都视而不见,即使你面对面和他说话,孩子也不会回应。
“孩子们都很单纯,他们的眼睛里我们就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杨莉说,在“小雨人”心里,她和伙伴们就是哥哥、姐姐。
“他们很依赖我们”。 提到她带的孩子萌萌,她就一脸自豪。“一开始脾气特别拗,总是在教室乱跑。”现在,萌萌会很亲切地抱她,见面叫她“姐姐”,有好吃的还会和别人分享。
“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张桂娥在一次次精心观察后发现,“小老师”们不仅多才多艺、肢体语言丰富,而且表演夸张、讨喜。几名爱闹脾气从不说话的孩子也渐渐有了笑脸。
袖珍老师王顺才说,虽然自己有着儿童一般的身形,但毕竟有着成人的头脑,可以在玩耍中巧妙地引导孩子们,这是自己的优势,“他们喜欢跟我们玩,我们就是他们的玩伴。”
为方便上班,中心给10名“袖珍老师“在训练中心附近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平时,除了工作,那里就是所有袖珍老师的家。
“因为大家都是同病相怜的兄弟姐妹,没有在外面的 歧视和嘲笑。”曾经,不稳定的收入,路人异样的眼神,36岁的杨莉与很多袖珍人漂泊在全国各地依靠演出为生,“这次希望能在这里安个家。”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小雨人’一定会慢慢好起来。”张桂娥说,目前,中心有200多名自闭症孩子,“袖珍老师”和“小雨人”相互“抱团取暖”。既可以利用袖珍人的“小巧玲珑”来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集体,拉近距离,也可以让“袖珍人”在这片星星的天空中找到自己的尊严,实现自己的价值。(霍亚平)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