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锦屏街道塘下村的小朋友们拍了一张特殊的“毕业照”,只见照片上的他们都带着奇特的眼镜,开心地举着手中的“毕业礼物”,摆出一个胜利的姿势。原来,他们从科普夏令营毕业了。
科普小制作打造别样假日
“一根又细又软的吸管怎么可能支撑重物呢?”小朋友晨晨好奇地问着志愿者。“既然大家都那么怀疑小小吸管的能力,我们为何不动手试试呢?”志愿者陈同学带着小朋友们开始分组制作“吸管桥”。
“真的能承载五本书,好神奇。”测试桥的承重能力时,小朋友们一脸惊讶。
为了让为期3天的科普活动更有趣,志愿者们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科普小制作,如倒置水杯、浮沉子、传声筒等,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文化礼堂变身流动科技馆
为了让留守儿童们就近在课堂上体验科学魅力,大学生们特地从学校的实验室搬来了最好玩的仪器设备,有会跟着手指舞动的辉光球、有基于视觉暂留原理的梦幻点阵、有在平面上展示立体世界的反射光栅立体画、有直观展示能力守恒的牛顿摆等,把乡村文化礼堂直接变成了一个流动科技馆,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巧妙融合,为小朋友们送上科普大餐。
毕业典礼也可以很科技
“哇,小恐龙要出来了!”“好神奇啊!”一声声惊叹在课堂上响起。
只见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戴着自己制作的3D眼镜,正在体验3D电影。
三年级小朋友丹丹告诉志愿者,她之前从未看过3D电影,好喜欢这个眼镜,戴上之后屏幕里面的东西好像要爬出来一样!回去也给妈妈看看。
志愿者傅同学说,这是他们为孩子们准备的毕业典礼,用自己动手制作的3D眼镜观看一部3D电影。他们希望能用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记住这一次特别的科技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