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赣州多方联动构筑安全防护网 爱心课堂系好暑期安全带 |
|
|
|
|
|
近期,国内连续发生多起儿童溺亡、车祸等意外事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伤痛。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如何给留守儿童系好暑期“安全带”,避免类似悲剧不再重演?近日,记者带着问题,走进全南县进行深入采访。

图为志愿者在“爱心课堂”教留守孩做手工。
多方联动构筑安全“防护网”
“当同伴不慎落水了该怎么办?”“先呼救,再报警!”“小朋友,我这里有你最喜欢吃的糖,跟我走,叔叔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7月17日,在全南县城厢镇滨江社区,由该县教育局、县公安消防大队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安全自护 快乐一夏”留守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正在进行。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除了为孩子们播放暑期溺水及发生雷电等突发情况的应急自救动画片,还以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自救互救的技能。同时以现场问答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解了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意外伤害、创伤救护等应急救护知识。
“要让孩子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暑假,除了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外,还需通过社会的力量来增强孩子的自我防范能力。”全南县教育局安全股工作人员谭宗佑介绍,针对暑期留守儿童安全这一突出问题,该县联合多部门通过开展安全知识普及行动、自护教育帮扶活动,不断增强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为留守儿童暑期安全保驾护航。
据了解,暑期,全南县组织消防、公安、法制等部门专业老师为该县师生作安全教育法制讲座,通过观看安全警示片、开展应急演练等围绕出行和交通安全、防溺水防中暑安全、防雷电与用电安全、防疾病与饮食安全等开展安全教育。同时,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印发《致家长一封信》,通过召开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提醒学生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假期时间,与子女多交流、多沟通、多互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此外,针对往年暑期容易出现的留守儿童溺水事故,全南县还组织水利、派出所等部门单位排查主要河流、水库,在河道、水库沿岸危险处设置“危险,严禁下河游泳”“禁止下河道游玩”“水深危险”等警示标牌。
“爱心课堂”系好暑期“安全带”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清脆悦耳的歌声从全南县大吉山镇斜溪村的“爱心课堂”里传来。7月18日下午,20多名孩子站在台上,跟着由青年志愿者担任的老师学《感恩的心》的每一个手语动作。
“爸妈都不在家,爷爷奶奶忙着干活也没时间陪我,现在放暑假我就来活动室,看看书,学唱歌、下象棋、打乒乓球,比一个人待在家里开心多了。”9岁的袁斌从“爱心课堂”中享受到了关爱、获得了快乐。
每年暑期,留守孩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薄弱时段。“村里孩子的安全最让人放心不下。”斜溪村党支部书记李满娥说,为解决孩子的安全问题,今年村委会腾出地方,举办“爱心课堂”,避免了孩子们以往下河摸鱼、洗澡和沉溺网络等,既让家长放心,又学到了知识。
如何在暑期给留守儿童系好“安全带”?全南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和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支教队,在该县选取符合条件的中心村集中开办以安全教育、动手能力、兴趣培养、心理辅导、知识辅导为主的“爱心课堂”,为留守儿童系好暑期“安全带”。
“我们这支支教队伍有20人,现在参与10个村的‘爱心课堂’教育。”赣南师范学院学生刘伟强说:“在这里,孩子们既能开心度假,又能增强安全意识。同样,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自己也收获很多。”
“我们利用全南籍在校大学生回家度假的机会,让他们与留守儿童特别是无人管护的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从而让孩子们有了丰富的暑期生活和安全‘监护人’。”全南团县委书记谢敏辉介绍,该县近20个“爱心课堂”在陆续“义务开班、免费入学”,根据留守儿童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开展歌唱、书画、舞蹈、阅读、体育、游戏等数十项活动。
“托管中心”告别监管“真空”
7月18日,在全南县留守孩托管中心活动室里,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唱歌、下象棋。在这里,8岁的曾林辉过着开心快乐的暑期已快半个月了。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