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办起国学班 北大教授也点赞 安县塔水镇白塔村开办国学班,学生最多时近300人 唐巍华西都市报记者姚茂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8月10日,正值暑假,可当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绵阳安......
相关链接:
村里办起国学班 北大教授也点赞 安县塔水镇白塔村开办国学班,学生最多时近300人 唐巍华西都市报记者姚茂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8月10日,正值暑假,可当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绵阳安县塔水镇白塔村,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便从一所村小传来。从窗口往里望,一位中年男子正在教一群娃娃读《三字经》。 “这是我们的村支书李治林。”一位村民介绍说,村里的这个国学班可不简单,办学4年,不仅有本村的学生来上课,而且还有专门从绵阳、成都送来的孩子。2012年,四川大学、北京大学的教授专程来考察,直夸白塔村的国学教育“办得好”。 办学初衷:帮留守儿童塑造健康人格 李治林为什么要在一个小村子里办国学班? “2011年11月,我当选为白塔村党支部书记后,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李治林向华西都市报记者吐露了办国学班的初衷。当时,白塔村3组一个13岁的留守儿童,因不满奶奶没有买一条短裤,在回家的路上,与奶奶顶嘴。回到家后,他居然将奶奶的衣柜用菜刀砍得稀烂。“这件事虽不大,但是对我触动很大,当时就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这些孩子和家长。”李治林说,白塔村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渴望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问题很多。因为自己以前在部队时酷爱国学,于是决定在节假日给孩子们办个国学班,帮助他们塑造健康人格。 李治林自掏腰包办起了国学班,开始有些村民并不理解,第一天开班来上课的孩子只有几个。李治林就把《弟子规》和故事结合起来,在村里讲授,又让来上课的孩子把课堂上的东西带回家讲给家长听。渐渐的村民们感兴趣了,来上课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国学活用:孩子将离婚父母劝和 每次上课,李治林总要求孩子们活用课堂讲授的国学道理。孩子们渐渐发现,因为自己的努力,还真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2014年8月3日,11岁的小张上国学课时,悄悄在课堂上抹眼泪。李治林上前询问原委,小男孩更是伤心地大哭。原来,小张的父母离婚后相继外出,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两家老人也断绝来往,见面就互不相让,这让小张十分伤心。了解情况后,李治林给小张“支招”:“书里讲的东西,也有说家庭和睦的,你回去可以给父母和长辈讲讲,做做工作。” 小张每次上课回家后,真的就给长辈们“上课”。过了一段时间,老人们也意识到孩子的确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两家人关系开始缓和。时隔一年后,小张的爸爸妈妈也重新走在一起。 声名远播:孩子有199人老人100多名 这几年,李治林又办起了国学老年班,让村里的留守老人也来上课,感受国学传统。因为国学班越办越有名气,几年下来,不仅有本村的学生来上课,而且周边18个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也来上课,班里有些学生甚至是家长专门从绵阳、成都送来的。如今,来这个国学班上课的孩子最多时有199人,留守老人100多名。
责任编辑:任晓华
分享到: 0
中国质量新闻网四川版权与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网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网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凡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或"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四川"的稿件必须经由本网同意方可转载。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