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里偷闲,周末的一天,爸爸在家陪明亮兄弟,而妈妈则去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儿童防走失课程;毕竟,随着兄弟俩的长大,尤其是哥哥已经两岁半了,这方面的问题不得不考虑,也可谓是防患于未然地做好心理准备吧,不至于真的发生了而一时不知所措。虽说是免费的课程,但信息量还是很大的,而且也是非常有价值和建议性的,妈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的同时,也算是为自己留一份笔记吧! 防患于未然的基本知识:小朋友两岁左右(toddler age),开始懂事之时,爸爸妈妈就要开始逐步向他们灌输“万一走散了怎么办”的思想,防患于未然,以下便是一定要教会小朋友的基本知识。 【原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一定要经常告诉小朋友,他们不会被抛弃的,爸爸妈妈会永远和他们在一起,由此而引出,万一暂时走散了,不要急于到处寻找爸爸妈妈,而是应该原地停留或就近寻求帮助,这样也有利于爸爸妈妈的寻找,可以更快地汇合。 【大声喊叫】除了【原地停留】,小朋友还可以大声喊叫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因为也许他们就在自己的身边或附近,只是小朋友没有看见罢了。而且大声喊叫还有一个好处则是,可以使心怀叵测之人避而远之,毕竟谁也不想给自己招惹麻烦嘛! 【可助之人】爸爸妈妈一定要提前教会小朋友,哪些人是可以求助的,也就是说哪些人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可千万不要自送虎口啊!这些可助之人,包括商场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收银员)、保安人员、穿制服的警察或消防员等等,因为这些人士一般是接受过如何处理丢失小朋友的相关培训。 【求助“妈妈”】如果真的找不到以上所说的【可助之人】,那么小朋友应该尽力去寻找其他带着小朋友的阿姨,为什么求助于这样的“妈妈”?原因很简单,只有自己做了妈妈,才更能够理解此时小朋友心中的恐慌与无助,而且一般来说,“妈妈”一定要会陪着小朋友,直到找到自己的妈妈,或者将小朋友做妥当的安置。不容置疑地说,如果有找不到妈妈的小朋友来求助,妈妈我一定会这么做的。 【应景演习】除了教会小朋友相关的信息,如果有机会的话,爸爸妈妈还应该带着小朋友一起做应景演习,比如故意远离小朋友(但一定要视线范围内),或者请小朋友主动向【可助之人】求助。实践演习所达到的效果,一定比爸爸妈妈苦心婆心地说100遍都强。 不同年龄应知道的信息:鉴于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理解与接受能力,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爸爸妈妈应教会其不同的信息。 【4岁以下】1. 小朋友自己的姓和名,因为不管向谁求助,这是第一个会被问到的问题;2. 爸爸或妈妈的全名(姓和名);3. 没有爸爸或妈妈的允许,一定不要跟任何人走、接受任何人的东西、进入任何人的车。 【5-7岁】1. 爸爸或妈妈的手机号码;2. 对小朋友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取而代之的,爸爸妈妈应该告诉小朋友3-5个人是永远可以信任并求助的。 【8岁以上】1. 和小朋友商定一个汇合之地,越具体越好,万一和爸爸妈妈走散了,大家去那里汇合;2. 朋友或兄弟姐妹同行同往,这样走散的机率会小许多;3. 注意身边哪些成年人是可以求助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安全的;4. 一定不要接近任何车辆,如果有人强行要求其上车,小朋友应大声叫喊并求助。 拥挤场合的出发前准备:人多拥挤的场合,如机场、主题公园、商场等,更是小朋友容易与爸爸妈妈走散之处;因此,做一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做到万无一失,还是有必要的。 【写下号码】在出发之前,爸爸妈妈一定要为小朋友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或者是写在纸上放在衣兜中,或者是用可洗水笔写在小朋友衣物不明显之处,再或者是如下图中做成巧妙的装饰品。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别认为小朋友平日里将自己的号码熟记就万事大吉了,万一走散了,焦急加慌张,对于熟悉的号码记不起来或记错了的情况,时有发生。 【辅助用品】关于防走失,还有其它很多的辅助用品,比如说戴在小朋友手腕上的特殊“手表”,一旦小朋友离开一定的距离,爸爸或妈妈的手机就会报警;还有可以追踪小朋友行踪的GPS系统,也是通过类似于“手表”的装置来完成;再就是如下图中,明明使用的这个小背包,爸爸或妈妈拉着,小朋友想走远也不可能。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