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城里的一些孩子会到父母花钱为他们选定的培训班里,进行舞蹈、绘画、电子琴等兴趣特长辅导。而在该县的乡村少年宫学校里,孩子们不用出校门,就能免费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专业化指导,这就是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实施带来的好处。
近日,笔者走进印江自治县的几所乡村少年宫学校,观看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也切实感受到了少年宫为农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斑斓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木黄民族小学展示他们的剪纸作品
留守儿童的“童年乐园”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 在杉树小学少年宫活动舞蹈室,十几名学生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孩子们的笑容就像他们手里的太阳花一样绽放着。
舞蹈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杨丹告诉笔者,参加跳舞兴趣小组的学生有50多人,为了更好的教学,她们两名辅导老师把学生分成了3个小组,轮流进行教学。
手工制作室里,孩子们剪的剪、折的折,一件件废旧品通过他们的小手制作,神奇般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工艺品。展览柜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孩子们的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记录着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据了解,该校有学生400余名,85%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住校儿童,吃、住、学都在学校。结合这一特点,学校组建少年宫活动场所10处,课余时间进行开放。
这样,不但解决了留守儿童课后没地方去、没场所玩、没家长管的现实难题,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学生各类活动的参与率,成为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让他们在校园里又多一份乐趣。

木黄民族小学学生在表演《闪闪的红星》
革命老区孩子的“精神乐园”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在木黄民族小学舞蹈室里,20多名学生身着红军装,个个精神抖擞,展现着当年红二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的情景。
木黄镇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地,木黄镇民族小是全国100所红军希望小学之一。该校自2012年少年宫活动开展以来, 依托红色文化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少年宫”。
“在少年宫活动里,我们讲红军故事、唱红军歌、跳红军舞,让我们对红军的历史有了了解,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柳可鑫激动地说。
一直以来,该校始终坚持把特色兴趣组与大型活动、主题活动以及常规活动相结合,每年在“七·一”建党节、“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日等这些纪念日,开展唱红歌、诵读红色经典等系列文艺节目,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同时,笔者还看到,在学校设置的少年宫宣传长廊、少年宫橱窗和少年宫希望亭里,随处可见狼牙山五壮士、遵义会议、秋收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这些图片既传递着的革命精神,也让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教育了莘莘学子,校园成为了他们的精神乐园。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