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上课,眼前就是一块黑板,以及老师那张脸和一上一下张合的嘴。从童年到中学乃至大学,课堂带给自己的印象始终如此。如果我遇到的是一张不好看的脸,加上那块黑板,自己的前途也许就是黑暗的。”这是清华附小一位学生家长写给学校的信。然而,这种让几代学生都感同身受的情况,在她的孩子这里得到了改变。
2011年,清华附小开始实施“课堂改造”,第一步就是取消了学生排排坐的座位形式,改为4人一组的小组形式。
“现在孩子一抬头看到的是伙伴的脸,伙伴的交流伴随上学的大部分时间。”这位家长感慨地说。
“改造课堂最终就是由教变学的过程。未来社会,需要一个永远抱有学习热情和学习状态的人,而不需要一个知识的容器。”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
座位从“插秧式”变为“小组式”
在清华附小,教室里取消了单独座位或两人同桌,取而代之的是4人一组的座位形式。这一变化开始于2011年。
那一年,刚刚担任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经过研究,决定对班内桌椅的设置进行重新编排,从传统的“插秧式”变为了“小组式”。为稳妥起见,每个年级挑选一个班先行试点。
窦桂梅说,这种课堂的变化是一种形式,真正的用意是强化孩子关注同伴间学习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对教师改造课堂的一种倒逼。
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而言,小组模式使他们有了更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但班级显得乱、课堂纪律变差、卫生不如从前等等问题也随之而出。其中最关键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已Hold不住新的课堂形式了。
试点推进期间,窦桂梅收到了一封家长来信。这位母亲说,自己从小上课,眼前就是一块黑板,以及老师那张脸和一上一下张合的嘴。如果她遇到的是一张不好看的脸,加上那块黑板,自己的前途也许就是黑暗的。然而,这种情况在她的孩子这里得到了改变。现在孩子一抬头看到的是伙伴的脸,伙伴的交流伴随上学的大部分时间。孩子和伙伴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倾听,也学会成为小组的主人,并在逐步建立起一个道德的小社区——其实孩子和别人学会合作,就是面向未来的基础。
窦桂梅在全校宣读了这封来信,并正式宣布:小组式的课堂形式,在2011年秋季开学在全校所有班级推开。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