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某些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出问题,例如,三岁以前的孩子多有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胆小、多动等问题;六七岁的孩子常见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等,但学习成绩还能凑合;八九岁(三年级)是咨询学习障碍问题最多的年龄段,那些在早期仅发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则开始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纪律更差,不爱写作业;到了十一二岁学习就开始跟不上了,还会出现厌学情绪和逃学问题;青春期又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发期,除了学习问题外,又有与父母的关系,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与社会交往、性知识等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串起来,不难发现,孩子如果在某一个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将会遗留到下一个阶段去,问题会越积越多,养成习惯就会积重难返。
心理学家早已研究发现,儿童从出生到成熟(0~18岁)要经历6个关键的转折时期:①新生儿(0-1个月);②一岁左右;③三岁左右;④六岁左右;⑤女孩的十一二岁和男孩的十三、四岁;⑥十七八岁。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解决,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每个父母都会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成长的艰辛。但是,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哪些阶段是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要重视哪些问题,从而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和培养,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出生一个月的孩子,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在此期间,新生儿的脑发育是否健康,功能是否正常,将对以后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正常的新生儿应该具备下列神经系统反射:觅食、吸吮、握持、拥抱、踏步和交叉伸腿反射。
在一岁之内,每个月孩子智能发育的正常规律如下: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但是,父母不应坐等孩子自行发展,而要主动地训练孩子进行这些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孩子今后大脑功能的发育,例如注意力、语言、动作协调等能力。一直到三岁以前,对孩子的训练应着重知觉——动作的训练,练习爬行、蹦床、滑梯、平衡木、抛接球、拍球、跳绳等。
三岁的孩子第一次有强烈的独立倾向,也就是父母感觉到的“逆反”,他们开始要求“我自己来”。尽管他们会把饭吃得到处都是,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但他们还是要求自己干,而不让父母帮助。这时父母不要强迫和压制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在思维能力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具备具体形象思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迅速,父母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教他们识字、数数,但不要占用时间过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与外界交往,锻炼孩子的胆量,消除敏感。继续训练孩子的知觉——动作综合能力,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动。
脑电图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脑的发育并不是匀速发展的,在四至二十岁期间,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时期。一个是五、六岁之间,另一个是十三、十四岁之间。
六岁的孩子将结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身上有了一些责任——完成作业,也有了一些压力——成绩的竞争。随着他们社会角色的变化,人们对他们的要求也在变化。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因为这时期的课程都很简单,孩子们大都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这一时期关键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更高的要求。有些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就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如注意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吃手、发脾气等,而这些问题在八九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学习成绩会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父母和老师在孩子六岁时,就应该把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九岁的孩子已经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但此阶段的学习难度明显加大了。在语言表达方面,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在联系要求更深;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量加大,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运算的复杂程度加大。好多父母和老师感觉到三年级对一些孩子来说,仿佛是一道分水岭,有些孩子仿佛“一天之内”突然变得聪明起来了;有些一年级学习很好的孩子却逐渐在退步。分析其中原因,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时期,仍应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