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 (记者 苏妮)9月24日,在“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十年峰会”上展出的青少年手工环保作品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欣赏。废纸、包装盒、废弃铅笔头、吸管……这些以往已经被扔进垃圾箱的物品摇身一变,成了富有童趣的艺术装饰品,孩子们的创意赋予废弃物新的灵感与生命,也带给成年人新的环保启示。
寓教于乐 植根环保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曾指出,要提升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尤为关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育大纲》,已明确要求把环境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正规教育里面。
而今环保教育成果在此次“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十年峰会”上得到了展现,现场展出的青少年手工环保作品让与会嘉宾眼前一亮:颜色缤纷的花园城市、废旧报纸和纸箱制作的鸟巢模型、卫生纸圈和旧衣服制作的收纳盒,一个个创意作品传递着孩子眼中不一样的美。
据了解,很多参加活动的指导老师和学生家长都表示,在环保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活动主办方运用了这种手工制作寓教于乐的艺术再创造形式,让孩子在更易学习到环保知识的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成就感和继续创作的动力。
儿童创意 变废为宝
自2015年8月起,“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十年峰会”青少年环保手工作品开始征集,共收到了来自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等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品。
展览中,记者注意到来自北京凯米宝贝教育机构一名6岁学生贾夕然用卫生纸筒、塑料袋、棉花做的一束太阳花,名为《云中瓶》。贾夕然在作品介绍中写到:“太阳花是自己对美丽世界的憧憬,希望装饰品可以纠正大家对于废旧物品的偏见。”
同样参展的学生李凯琳制作了美丽村庄的模型。谈及孩子参加活动后的改变,李凯琳的妈妈对记者说:“孩子通过动手制作,开始留意平时身边的物品,总是会想哪些东西可以用在自己作品中。通过与不同材料的接触,孩子认识到有关分类回收的知识。”
多方教育 彰显成效
谈到对于孩子的环保教育,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美术组主任王妍表示,学校希望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树立环保节约意识,期望未来学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大家赖以生存的地球。
不少与会的环保界评委专家表示,生动有创意的学生作品让成年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未来,环境保护教育不应仅仅满足于课堂知识的传递,而应通过更多的活动,让环保理念深入学生心间,落实在行动上,并且把环保行动从家庭扩展到社会各阶层。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