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律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 南都讯 记者庄树雄 本学年的1302名学生中,93%以上的学生为社区工厂的劳务工子女。玉律小学校长王婷说:“学生的家庭条件参差不齐,如果学校不给孩子们创造接触艺术的平台和机会,他们很可能将一生的艺术情感与兴趣丢失在这宝贵的童年里。”
一年来,跟随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专家团队,玉律小学在光明新区率先试点“新基础教育”,开展了系列体艺特色的实践活动,践行“变普及为特长,变特长为特色”的艺术教育理念。
“一个学校的特色文化创建,仅仅靠几个社团的成长是不够的,真正的艺术、体育教育普及,是要融入到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在课堂上接受专业教育的机会。”王婷说,为了普及体艺特色,本学期开始,玉律小学对课程设置进行大胆改革,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艺学习时间。其中,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一周都开齐4节体育课、2节美术课、2节音乐课、一节书法课。
除了完成教育部设置的教学内容外,玉律小学将体艺特色项目融入了课堂教学。一至六年级每周开的两节音乐课中,专设一节课用来开“校本特色课程”,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师的专业特长,在一年级开了舞蹈形体课、二年级开了阮乐课,三四五年级开了合唱课,六年级开设音乐鉴赏课。
在美术课上,王婷说,常规美术课40分钟,除去美术用具准备、课堂导入、教师引导,能留给孩子们动手画画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为了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连贯发展,学校从上学期开始,对美术课堂来了一场改革,将每周两节美术课合成“美术大课堂”。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开设一年级想象儿童画课、二年级开展创意手工课、三年级开展水墨画课、四年级开展艺术设计课、五年级开展科幻绘画课、六年级开展美术综合实践课,以学生年龄阶层的纵向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能力。
在体艺课程的改革上,学生从课堂学习中会发现自己的兴趣,老师也会从中发现适合在某个领域发展兴趣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级特色社团,在专业方面有更大的提高,“这就是‘变特长为特色’。”王婷说。
现在,学校开设了手球、书法、阮乐、合唱、绘画、舞蹈等社团。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社团活动,玉律小学将每周二下午的两节课定为全校社团活动时间,将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接受更加专业的艺术、体育学习,实现“为了每一个孩子主动发展的快乐,为了每一位教师自我超越的幸福”的办学理念。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