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收集满满的阳光,让舒缓的音乐在心间流淌,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心中有阳光,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只要心中有花香,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是诗意,给自己一份信心,去拥抱这个世界,让今天过得充实,让明天充满希望,光阴中的美,是来自心底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大概是每个人会说话时就会哼歌了,它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心声模拟。我因为家事4月中旬刚刚从北京回到湘潭老年大学的课堂,走进李建湘老师教课的音乐十班,李老师正准备教授我们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李老师看见我,打招呼说:“你是学文学的,你介绍一下词曲作家吧。”我婉言谢绝了,我知道李老师一定已经精心备过课了,我怎么能喧宾夺主呢! 果不其然,李老师高度概括凝练的介绍了词曲家,让我又重温了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她的叙述还引起了我对一段大学生活的回忆:记得刚刚恢复高考不久,我走进了大学课堂,第一次作文讲评,教我们写作的李人纪老师对我的作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他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清新、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了,言为心声,他大为赞赏我的习作,并且把我的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去发表。那天作文讲评时,我身边一个高大英俊的男生递给我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我喜欢你的作文,更喜欢你的为人。”
我羞红了脸,什么也没有说,把纸条撕碎了。
后来上现代文学史课,老师分析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的诗歌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 正在老师介绍的起劲的时候,男同学又递过来一张纸条:“我已是疯狂的海洋,你却似冷静的月光。”他用比喻的手法很好的模仿了刘半农的写作风格。这张纸条在传递过程中让老师发现了,老师不仅没有批评这个男同学,反而还称赞了他,老师说学文学就应该这样,活学活用,有灵感就要随时记录,否则稍瞬即逝。老师的话得到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美好的回忆令人终身难忘,现在回到老年大学的课堂。李老师是一个非常感性的老师,她教授每一个歌曲都要简单扼要的介绍一下词曲家和歌唱家,让我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更好的带着感情学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是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刘半农是语言学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而且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他在语音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对汉语四声的实验。在文字学方面,他的突出贡献,就是创造了汉字中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他是中国白话诗的带头人,内容非常通俗、平民化,很多句子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口语,甚至还有用家乡江阴的方言撰写的诗篇、记录的民谣。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曲者赵元任,是上世纪中国最有威望的语言学家。我曾经做过语言文字工作,是湖南省的普通话测试员,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先辈还是了解一些的。作曲、唱歌是赵元任的业余爱好,他的业余音乐水平高于当时一般的专业音乐家。就拿《教我如何不想她》来说吧,旋律优美、丰满,非但精确传递了歌词的精神,而且可以说提升了歌词意境。赵元任在这首歌里,以十分娴熟的技巧安排了转调,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作品中,是很少见到的。 我个人从年轻时直到如今,都是把这首歌作为情歌来领会的,而且《教我如何不想她》初次发表的原名就是《情歌》,当然祖国之情也是情,但是从这首诗的用词造句来看,更接近男女爱情之“情”。无论是祖国之情还是男女爱恋之情、是她、是他,这些都可以让演唱者、听歌者自己去理解。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世外桃源,这里,是我们休憩的港湾,闲暇时,可以听一曲曼妙的音乐,让音符漫过心灵的沧桑,趟过灵魂,蜿蜒生命的静好绵长;或沉浸在喜欢的文字中,此时,凡尘琐事与我无关,只有月照松林,风渡青山,云水澄澈、疏朗清凉。我们快乐得将过往渐渐的淡成一幅简单的画卷,有些地老天荒早以与他人无染,而心情却与自己有关。站在时光之岸上,将思绪安放在春日清香的芬芳中,让光阴染出淡雅,于沉思和感悟中,体味生命本该有的青山,绿水和那份安恬。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