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上午9时许,省城建设北路的太铁体育馆里,打羽毛球的、打老年气排球的占了体育馆的一多半,音乐声、叫好声,还有人们脚步快速移动时,运动鞋与地板发出“滋滋”的摩擦声不断响起,一时间场馆里热闹非凡。
体育馆的东北角没有摆放运动器械,却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有20多个人正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那里。“三、二、一,走!”随着一声令下,十几位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的老先生跟着音乐迈着整齐的步伐率先走了出来。“叉腰,对!抬头,收下巴!好,不错!女士们要出场了!”老先生们在场地中间依次“亮相”后退了回去。紧接着,走出来的是几位阿姨,她们化着淡妆、穿着小跟皮鞋、风衣,戴着围巾,举手投足间仪态万方,非常有“明星范儿”。
自打进入体育馆后,记者的视线就再也无法从这群人身上离开,他们的每一次转身,每一个POSE都是那么地自信满满,气场十足。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超过70岁,平均身高在1.7米以上的老年模特队。站在他们中间,身高1.6米的记者瞬间觉得自己成了“小矮人”。
模特队的队长叫赵太行,今年67岁,她告诉记者,因为模特队里所有成员都是太原铁路局的退休职工,所以队里所有的节目都和铁路有关,像现在正排练的这个《新列车之歌》,就包含了修铁路、检票、给旅客倒水、收拾行李架等动作。“我们就是要展现铁路职工的精神面貌和老年人的风采。等正式表演的时候,我们将穿着高铁乘务员的服装,那才叫个精神呢!”
最近他们带着这个节目正在参加省里几个老年风采大赛,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每一次的排练,每一遍都走得特别认真。
“都是当爷爷奶奶的人了,家里事情一大堆,所以我们每周只有星期一上午一起练习,这个传统已经保持了13年了,风雨无阻。”模特队是2001年由赵太行张罗起来的,当时她只是想让和自己一样退休的老伙伴儿们多一项业余爱好,“走模特儿步抬头挺胸,气质好,活动量又不算太大,大家都能接受。”赵太行说,模特队目前有30位成员,男女队员各占一半,参加《新列车之歌》排练的有24位队员,当天刚好有两个人临时有事没来。
这些队员中年纪最小的57岁,最大的已经81岁了。从最初的门外汉,经过几年磨炼,队员们渐渐地有了“专业范儿”。于是,从2008年起,赵太行和老朋友们一起走出了太原,走南闯北地参加了很多全国性的模特大赛,横店、苏州、广西、康定,还有韩国和台湾,也收获了不少荣誉。2009年,在苏州参加的“全国夕阳秀”比赛中,模特队囊括了比赛金奖、组织、编导、舞台风采等6项大奖,队员们还受邀成为当次赛事的礼仪先生和礼仪小姐。“每次参加比赛,都能在当地旅游一回,对我们来说,相当于能每年去一个地方,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又锻炼了身体,所以队员们积极性都可高呢。”赵太行说,模特队之所以能坚持这么长时间,除了队员们的配合,还离不开家人和单位的支持。
赵太行的爱人退休前在铁路局老年体协工作,现在也是模特队的领队,他对模特队的工作当然是义无反顾地支持。其他的队员家属也是如此,有一年,一位男队员生病了,原本打算放弃参加模特队了,但是他的儿子知道父亲是真的喜欢这项活动,就一直鼓励他。“那个队员退休前是做行政工作的,有些驼背,性格也内向,但走了一段时间模特后,腰板也直了,人也开朗了,他的变化是家里人都能感受到的,所以才支持他走下去。”
走猫步不仅仅只是在台上转一圈就下来,其中还编排了很多的互动,所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都不能少。每位队员都深知这个道理,只要自己身体允许,绝对不会掉队。
采访结束时,记者才知道,原来赵太行最近和老伴都办理了住院,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老伴也有些不舒服,但这事儿她一直没告诉队员们,因为这个周末,他们还要参加几个比赛,她说这些都是老毛病了,不碍事,自己要为这个团队负责,这就叫“轻伤不下火线”。
本报记者 赵琴(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