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简单接地气是难题


手指滑动屏幕,智能手机上五颜六色的APP(Application的缩写,即第三方应用程序、软件)不停滚动。追求时尚和个性的APP备受年轻人青睐,而年纪大一些的大爷大妈们能否玩转APP,又有哪些APP适合他们“愉快地玩耍”呢?其实,对于一些有娱乐休闲和运动健康功能的APP,休闲时光更充足的老年人对它们的需求,比年轻人更强烈更迫切。
然而,市场上大部分APP,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操作起来往往较复杂,如何使APP更加简单易用,更加适合老年人使用,从而抓住大爷大妈的心,是一个值得技术研发者好好研究一番的问题,同时也是很多希望父母生活得更丰富多彩的年轻人的心愿。
老年人跟APP学起广场舞
“一会儿一定走个5000步。”早上8点半,今年63岁的文广胜老人拿着手机,戴上了老花镜,长满茧的手指操作有些笨拙,他打开了一款运动健康APP,同时又点开了“懒人听书”APP里下好的《水泊梁山》评书,音量默认就是最大,他扭头冲着记者乐。
“儿子给我下载好的评书,直接点就能听。”在手机桌面叫做“老爸常用”的文件夹里,微信、QQ、小游戏、视频等十多个APP占了两页。“儿子春节假期时给我买的新手机,帮我下了一堆软件,不过平时常用的也就三四个。”没用智能手机前,他每天最大的娱乐只是手拿着收音机逛公园,而现在他的生活丰富多了。
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樊先生去年暑假就教母亲如何用APP,除了平时聊天用的微信,母亲最想下的软件是“广场舞”。于是,樊先生帮着下载一个“广场舞精选”APP,里面当下最火的教学视频一应俱全。而从那以后,照着手机上下载好的广场舞学习,成了樊母每天最大的乐趣之一。“春雨医生”等医药类APP也成了她点击最“高频”的软件。
父母零操作子女也知动态
“您的母亲今天还没有开冰箱门。”晚上7点,还在公司加班的冯蕊立马停下手头的工作,看着名为“芒果贴”的APP给她的手机发来如上提醒。在山东老家的父母晚上五六点都会打开冰箱门准备做饭,而今天,冰箱上贴着的传感器将“没开门”的信息传输给了冯蕊。立马打电话回家,她才知道母亲生病了,父亲陪着在医院输液。“要不是我主动去问,他们还瞒着我,那我更担心了!”冯蕊感慨道。
“对于老年人使用的APP,岁数大一些的老年人很难操作明白,这是发展的局限。”芒果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振告诉记者,市面上专为老年人设计的APP极少,而他所做的是让APP端由年轻人查看,老年人实现零佩带和零操作,通过智能硬件粘到如药盒、冰箱门、摇椅等老年人常见的生活场景上,实现如有生活异常变化就会发送到子女的APP提醒里。
如何简单易用是难题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市面上,一些给老年人使用的APP却让他们犯晕,有的软件操作复杂、需要自行设定等让功效打折扣。此外,孝敬父母电子产品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新东西送出去了,软件如何配套也成了难题。50多岁的孙大妈就说,自己对手机上的软件有些又爱又恨:“总提示我更新软件,而且总有广告不小心一点就下载了,弄得我都不敢用了。”
IT论坛上有网友建议,老年人APP“应将界面首页设置为宫格模式,便于他们搜索”。冯振则坦言:“老年人适合用的APP应该有图片大、目录层级少、打开步骤少的特点。”
延伸阅读>>>
那些适合老爸老妈的APP
通过对数十位老年人的采访,记者总结了如下受他们喜爱的APP类型。
一、音乐电台类。代表应用:收音机、懒人听书、喜马拉雅听。手机基本都自带“收音机”,其中地方电台戏曲频道是最为老年人所喜爱的。阅读并不适应老年人的“读取”习惯,听书却很符合,可以消磨时光。
二、工具类。代表应用:手电筒、计算器、好豆菜谱。手电筒、计算器不需赘言,菜谱APP附有清晰的步骤图演示,适合时间较多喜欢研究做菜的大妈们。
三、提醒类。代表应用:健康提醒、懒人天气、跑步记步器。老年人因为健忘,很多事情都需要设置提醒,用药提醒、喝水提醒、测血压提醒……不过这些应用常需要子女进行预设。
四、娱乐类。代表应用:汤姆猫、愤怒的小鸟、斗地主、围棋。“游戏桌”从电脑转移到手机,让老年人能随时随地消遣娱乐,一些益智类游戏可练习用脑,这对老年人的脑部和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北日
[弹幕]
如果有APP能帮老年人预防老年痴呆就太好了。
手机视频聊天APP就挺好用的,比电脑版的简单多了,爸妈点个“接受”就行。
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给老年APP提供了很多开发空间呢,就看创意能不能符合刚需。
(原标题:做老年APP得抓住大妈的心)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