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烧仔鸡、粉蒸肉、清炒冬瓜、小炒豆角,一份汤,再加上满满一碗米饭,家住经开区方兴社区的李大爷的一顿中餐便解决了。从昨天开始,李大爷和社区里其他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便有了一个公共餐厅。
李大爷今年85岁,在昨天之前,李大爷的中餐都由巢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送餐上门,他一般在家独自吃完饭后,便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去和老伙伴们打牌。而从昨天开始,社区里一家“老年餐厅”开业了,在这里,李大爷可以用15元居家养老服务券,买上一份标配的两荤两素一汤套餐,和老朋友们一起吃饭。吃完后,也不用走远路,配套的康复保健室里有两张按摩床可以做足疗,还可以在棋牌室里打牌下棋。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方兴社区老年餐厅,社区的志愿者正在给老人们包粽子,几名老人正围着聊天等着上饭。老年餐厅占地120多平方米,配有打菜间、吃饭室、康复保健室和棋牌室,能同时容纳下二三十人就餐。“天气好的时候,过来的老人会多些。”巢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管理员马云聪告诉记者,餐厅从前几天就开始试营业,每天有二三十名老人前来就餐,不愿来餐厅的老人,则依旧免费送餐上门,餐厅暂时不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以外的居民开放。
盘点
社区食堂老人就餐多有优惠
望湖社区食堂:早在2012年9月,合肥市首家社区食堂望湖社区食堂开张,食堂由社区自建,在开张一年多时间里,食堂还处于亏损状态,不过,如今已经可以达到收支平衡了。望湖社区食堂目前每日就餐人数有100多人,以望湖城的居民与附近学校的学生为主。套餐价上个月进行了调整,菜品也由原来的5种,增至7种。社区对7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补贴10%、 岁以上补贴15%的补贴政策未变。80
三孝口社区食堂:作为老城区首家社区食堂,三孝口社区食堂采取的是街道与餐饮企业合作开办的形式,自开办以来,便受到居民欢迎。三孝口食堂不仅面对辖区老年居民有一定的优惠,还对外营业,目前,就餐者中辖区老人与其他人员的比例在三七开左右。“每天就餐客流量可以达到1000多人。”
文博苑社区食堂:今年6月1日,蜀山区首家社区食堂也在笔架山街道文博苑社区正式开业。文博苑社区为社区食堂免费提供场地,并投入10万多元配备相关设施,食堂在社区监督下由社会公益组织采取非营利方式运行。辖区65岁以上的低收入困难居民在该社区食堂就餐的话,由社区每顿每人补助5元, 岁以上空巢(无子女)、65 失独老人午餐费用则全免。
部门
提倡探索社区食堂建设模式
目前,合肥市陆续开业的社区食堂已有12家,其中以社区自建、与餐饮企业共建两种模式为主,这类食堂对辖区老年人就餐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总体经营情况还不错,大部分能做到收支相抵,尚未有退出的社区食堂。”合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一位张姓负责人说。
去年开始,合肥市民政局就提倡加大力度探索推进多种模式的社区食堂建设,“但目前仍以街道社区自筹为主,我们鼓励已建社区食堂的社区总结一些经验和不足,上报到民政部门,政策上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 李丽君本报记者朱庆玲/文马杨/图老人们正在就餐。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