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李金泉,是一个强人,也是一个老人。
每天早晨,他都要从家中出发,走过安静的街道,来到热闹的广场。这里是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这里有他相处了一生的老伙计。1998年,李金泉从单位退休。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他退休后办驾校、办职业培训学校,还开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对于自己的晚年生活以及谁来养老,这根本不是问题。在李金泉心中,哪个老哥们爱编顺口溜?哪个老同事身体有病?哪个老朋友子女不孝?他的心里一清二楚。
慢慢地,李金泉觉得身边的老伙计越来越少,有的住进了社区旁边的老年公寓,有的在家中逐渐出不了门。李金泉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喜欢读书看报,关心国家政策的他,了解到一个词—居家养老。被人称作“闲不住的老爷子”的李金泉,逐渐萌生了一个计划,他想为和自己一样的老年人做一件事。为了说服家人,他跑社区、进家户,做了一项调查。
现状:
社会养老力不从心
多年来,太原市养老服务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养儿防老。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加之独生子女的影响,家庭养老能力变弱,而中青年家庭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照料老人已经力不从心。二是社会养老,太原市共有养老机构53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只有4个,民办养老机构22个,农村养老机构27个。在这些养老机构中,公办养老机构设施先进,管理规范,但由于养老机构不足,床位太少,平均千名老人只有12.4张床位,普通老人想住排不上队;公寓式民办养老机构价格高,能自理的老人每张床位每月1800元,普通老年人住不起;有一些民营和农村养老机构设施简陋,条件比较差,老年人住在这里子女不放心。
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办事处江阳社区,共有人口12000余名,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3000余名,占社区人口的25%。在这些老人中,空巢老人、疾病老人、长寿不健康的老人有1500余,占全社区老年人总数的50%。如此多的老龄人口,一方面是社会力量不足,而另一方面,这些老人们究竟怎么想?
李金泉带几个年轻人,展开了对江阳社区以及附近的兴安社区200余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97%的老年人,要求不离开自己的家庭、不离开自己的子女、不离开自己的邻居、不离开社区选择了居家养老。家住37号楼的李惠来老人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儿好女好远亲不如近邻好。”家住127号楼的吕雪梅老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落叶总是要归根,只有在自己家里养老我们才放心。”家住40号楼的胡顺序老人说:“只要把党的养老优惠政策送到家里,政府就不需要建那么多的养老机构,这样做即省钱又省地,我们老年人同样能够安度晚年。”
模式:
居家养老整合资源
“老人有‘三怕’,怕做饭、怕生病、怕寂寞。而大多数老人的生活状况却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李金泉说自己也是老人,最了解老人的心,因此就想为老人们建一个吃饭、活动、休息的地方。2014年5月15日,李金泉投资近100万元,改造江阳劳动服务公司的一个闲置厂房,在社区建立了一个950多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刚刚起步,力量有限,但一切并不能因陋就简。李金泉想到的是,整合整个社区的社会资源。围绕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医疗保健三个方面的主要服务需求,选定了六项服务内容:一是联合山西金盛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搞好以家政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家庭餐制作、家庭保洁、衣服洗涤、母婴护理、病患护理、家庭水电维护、中介服务等。二是联合江阳职工医院,负责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防治、老年病房服务、心理疏导等。三是联合江阳快餐厅,负责搞好老年餐厅的管理,老年餐的制作与配送。四是联合人人健康服务中心,负责搞好老年产品的开发、老年用品供应、老年人观光旅游等。五是联合山西应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搞好老年人健康知识教育,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六是联合江阳化工厂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除了搞好对老年人的日常管理之外,还要把老年文艺队、体育队、组织好、管理好、活动好。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很快就成了老人们的一个小天地,另一个安乐窝。这里一间间面积为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被分为日间照料室、读书阅览室、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信息网络室、医疗室、老年超市,房间里不仅有床铺、彩电、座椅、书籍、报纸,还有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设施,方便老人学习使用。每天,都有老人来到这里晒太阳,聊家常,谈人生……
未来:
新生事物造血不足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