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保姆选聘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家政会所 健康课堂 家政管理 经营与思考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超2亿(图)

漫画牛力

 

漫画牛力


  据新华社电 正在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7日下午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有关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状况调研,引起会内外高度关注。

  当前,“老龄化”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同时每年有3%的人口进入老年人行列,老龄化高峰将在十到二十年后来临。到本世纪中叶,每3个中国人中就会有1位老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在作报告时指出,我国养老服务面临形势严峻,供需矛盾突出,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农村养老问题严重,相关基本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边是扑面而来的老龄化浪潮,一边是“未富先老”的严峻现实。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式养老”道路?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专题调研报告建议,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纳入“十三五”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报告强调,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建立长期照护社会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完善我国养老服务法律制度。

  此前,民政部副部长邹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居家和社区养老有望成为“十三五”时期政策投放的重点。

  分析

  “中国式养老”四大问题待解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冲击着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家庭。

  面对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各地政府积极应对,“中国式养老”的各种模式在试点、推广。但记者近日围绕养老问题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调研时发现,受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制度设计等各方面的制约,在“中国式养老”体系形成的道路上,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特殊的困惑与瓶颈。专家认为,破解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努力。

  养老投入:老龄化速度加快与“未富先老”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在过去短短一年间,全国老年人口增加了1200多万人。如果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未来不到1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就将再增加1个亿。

  而在2亿多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有2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有3500万,低收入贫困老人2300万,任何一个特殊老年人群体数量都超过了许多中等发达国家。

  基数巨大、增长迅速、结构复杂——面临如此严峻的养老挑战,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服务能力却还远没有达到人们预想的要求。无论是在居家社区养老上的投入,还是养老机构中每千人床位的数量,目前都还处于跟跑的阶段,远远无法满足高速老龄化的需求。

  出现如此的保障断层,归根结底是中国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1999年末,当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开始进入国际通行的老龄化阶段时,中国的人均GDP仅有840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时的水平。如果说大部分发达国家是“边富边老”或是“先富后老”,那么中国的老龄化则呈现出明显的“未富先老”特征。

  农村养老:人数众多与养老基础落后

  农村老人一生辛劳,面朝黄土背朝天,劳动能力是经济来源的根本支柱,大多数都要“干到干不动”为止。而一旦老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只能靠子女抚养。

  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在全国试点,基础养老金定为每人每月55元。六年过去了,尽管新农保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养老金的标准却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对很多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而言,每月几十元养老金是他们仅有的收入。

  不仅如此,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缺问题非常严重,老年人活动场所非常少,基本没有健身设施,娱乐设施只有棋牌桌和简易的服装道具。

  在“中国式养老”的大格局中,涉及人口众多的农村养老是中国最大的特色,而这一群体又最容易被遗忘,养老投入远远低于城市。

  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空置率高企并存

  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地处杭州市近郊,群山环绕之中,这座拥有300张养老床位的公办养老机构现在一床难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俞芹告诉我们,现在来这里登记的老人已经排到了三年以后。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类似杭州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这样“一床难求”的养老机构在中国的许多个城市中到处可见。不过与此同时,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空置率整体较高,全国平均达到48%。

  一面是“一床难求”的相对资源稀缺,一面是空置率高企的绝对资源浪费。这样的悖论和矛盾是如何出现的?

  调研中记者发现,作为社会养老体系的一个终端环节,养老机构的存在并不是为所有老人提供普适的养老服务,而是要满足特定群体的刚性需求。其中,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首先需要担负起“兜底”功能,也就是为五保老人,失能失智的低保老人等失去经济来源和基本保障的最困难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兜底”线下的老人有限,如果坚持原有标准,则会产生巨大的床位空置;但如果仅以“男性满60岁,女性满55岁”的年龄为准入标准,则立即会产生床位供应紧张的问题。

  护理人员:人员匮乏与从业意愿低下

  对于天津龙福宫老人院负责人张文革来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招不到足够的护理员。“养老护理行业确实很辛苦,脏、累、苦、待遇差、工资低不说,有时碰到那些脾气古怪的老人,确实很难伺候。近两年,虽然我们在努力提高待遇,但短则一两天,长则一个月,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张文革说。


  张文革面临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国养老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根据民政部门的规定,在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应该是1比3,但记者在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河北等多地走访养老机构时发现,能够按要求达到比例的微乎其微。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保持在1比5、1比6都已经是“人员宽裕”的情况,有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和老人的比例高达1比10,这意味着一位护理员要照顾10位老人。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就在这不到30万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上人员占到一半以上,高中以下学历占到七成。养老护理基本成了“老同志干不动、中年人嫌太累、年轻人不愿干”的行业。

  据新华社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地址:义乌市下埠头街 邮编:322000
电话: 13216240788 E-Mail:45246480@qq.com
在义乌,找月嫂、家务保姆、月子保姆、婴幼儿保姆、钟点工、服侍老人、医院护理等家政公司服务,请找义乌灵鸥家政公司,欢迎客户来人来电洽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