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老年团旅游市场火爆。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以低价为卖点的老年团背后,是一个由高风险、低收益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巨大旅游市场。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3年重阳节前发布的《老年群体社区服务需求分析》显示,近八成受访老人表示需要社区组织价廉物美的夕阳红旅游。考虑到全国超过2亿的老人数量,老年旅游是一个前景美好的巨大市场。然而,以低价为主要卖点的老年旅游市场,却面临着赶行程、加自费、缺诚信的种种乱象。(见6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按理说,老年团旅游市场火爆,这是一件大好事。这既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老年人退休生活的重要内容;又说明我国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然而,回过头来,当人们发现“以低价为主要卖点的老年旅游市场,却面临着赶行程、加自费、缺诚信的种种乱象”,实则是“一个由高风险、低收益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巨大旅游市场”之时,人们便是那样的惊诧万分了。
大凡参加过老年旅游团的老人们,都会有“赶行程”疲惫不堪、“加自费”心有不甘、“缺诚信”后悔不及的“三不”慨叹。须知道,这样的旅游,对老年人而言,不仅会伤了他们的自尊,无形之中也加重了他们的身体负担和经费压力。久而久之,老年人面对这样的旅游,便会退而却步,而旅游公司开拓老年旅游市场无疑也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冲击。
既如此,那么这些旅游公司又何以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这既涉及到占领老年人旅游市场的理念问题,也牵涉到旅游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虽说,争取和占领老年人旅游市场,价格问题是首要的因素,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支出,价格一味求低,是以减少必要的服务内容,以至降低服务水准为前提的,那么,这样的低价格,后果不堪设想。从表面上看,价格低似乎颇能吸引老年人,但因为压缩了服务空间,降低了服务质量,最终怎有市场竞争力可言?从内部管理来说,有的旅游公司往往打着“利润太薄,公司亏本服务”的旗号,不想也不屑与老年游客签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旅游合同,个别的竟然不给开发票,更遑论提供相应的特别保健服务或配备随团医务人员。又比如,一些公司对导游的管理不严,抑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地不少景区会对有老年证的老人提供半价或者免费门票的优惠措施,老年团的报价中往往不包括门票费用,这些导游总是将老人带到需要购买全价门票的‘合作景区’,为此,老人往往只能‘自认倒霉’,但导游却获得了一定比例的返点”。此外,有的导游还会随机“加塞”额外的购物点,抑或临时修改行程,将原来一天的参观景点压缩到半天,剩下的时间就安排去其他需要自费参观的一些“人造景点”。
要走出“低价老年团”的困境,对老年游客而言,首先必须改变心态,并要逐步转变观念,“明白旅游的过程是购买服务、享受的过程,自觉抵制零负团费,从而促进旅游市场进一步规范”。其次,要学会保护自我。“外出旅游应选择正规有信誉的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索要发票并妥善保存”。而对于协议以外的项目,则要据理力争,做到有权拒绝。
走出窘境,关键在旅游公司。公司必须学会算总账,算大账,算长远账。以低价位“噱头”吸引老年游客,一时有效,却总难长久。一旦老年游客上了车,便“关起门来宰客”,这不仅不道德不文明,而且也是一种短期行径、“自残”行为。“抽空服务内容”的低价竞争,看似“小聪明”,实是缺乏大智慧的表现。真正有战略眼光的旅游公司,必然会加强内部管理,抓住质量的核心本质,将质量的文章做深、做足;必然会不断打响、擦亮服务品牌,通过提升服务来吸引老年旅游市场;必然会在提升服务过程中来逐步降低成本,以进一步激活和拓展老年旅游市场。
莫要小看了这个由白发人组成的老年旅游市场,从旅游产业来看,这是个前景美好的朝阳产业,我国对发展这个朝阳产业似乎还缺乏足够的准备。无论是从规划情况看,还是从各地制定的老年旅游服务的标准看,抑或从为老年人提供旅游安全的保险项目看,都还有空白、滞后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果说,老年旅游市场是一块亟待被开发的黄金宝地的话,那么,谁觉醒早,谁改革快,谁服务好,谁就能占得先机、获得市场、赢得发展。
义乌灵鸥家政服务公司:专门提供家政、月子护理、育婴师、保姆、专业陪护、服侍老人、医院护理、钟点工、家庭公司保洁、搬家等服务。 |